抱团拓荒奔小康
瑞金市壬田镇横坑村大自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故事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赖科书 特约记者杨友明 记者严章文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9日
初冬,走进瑞金市壬田镇横坑村,“瑞金市壬田镇横坑村大自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字招牌格外引人注目。合作社后面的数百亩山地里,一条条正等待种植油茶的带状沟,如一条条玉带撒落在蓝天碧野间。
“以前这里处处是荒山,合作社成立后才决定开发利用。”横坑村委会主任周发林告诉记者,“大自然”合作社,是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阵地。
困窘:穷山村荒坡遍野
横坑村地处壬田镇西北部丘陵地带,是个规模较大的村,有29个村民小组(其中2个少数民族小组),村民3451人,拥有耕地2700余亩,山地1.2万亩。村民世代以务农为生。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村民文化水平低,在外务工收入不高,所以至今多数家庭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横坑村党支部书记刘海亮,面对这种状况忧心忡忡。
刘海亮今年39岁,2011年12月开始任横坑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让我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开发利用资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刘海亮说,横坑村山地资源丰富,但因信息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加上产业结构单一,致使全村村民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许多山地也逐渐荒芜。“仅村委会后面就是560亩荒坡,看着真叫人揪心啊!”
寻路:老支书主动请缨
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却因劳动力少而无人去开发利用,怎么办?
“成立农民合作社,把有限的劳力资源整合起来!”今年上半年,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激励下,刚刚退休回到家乡的周春华献计献策并主动请缨。
“海亮是我带出来的村支书,他有带领村民脱贫的决心,我必须帮助他。”周春华非常坚决。周春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横坑村连任了10年村党支部书记,后调入乡镇工作,直到去年从罗汉岩风景区管理机构退休,其间他一直非常关注横坑村的发展。
“一开始很多村民都持反对态度。”说起合作社成立的前期工作,周春华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听说村里要搞合作社,一位69岁的村民担心家里的山林要被公家抢走,竟然到林地哭了起来。周春华获悉后来到现场,向他解释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并描绘发展前景,老人听了当场破涕为笑。“周春华老支书在横坑村德高望重,有他出马一切都迎刃而解。”横坑村石下小组村民周年发说,周春华早年是村里的乡村医生,做村支书后也一直坚持为村民免费看病,深受村民爱戴。“村‘两委’积极作为,老支书重新出马,我们横坑村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肯定没问题。”周年发高兴地说。
突破:“大自然”顺势而生
经过深入宣传,横坑村村民加入合作社的热情逐渐高涨,签订土地流转、入股协议等工作顺利推进。今年8月25日,横坑村大自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赣州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232万元。合作社主要经营油茶、白莲、烟叶、苗木花卉、蔬菜、瓜果种植及销售,白莲加工,水产品养殖及销售。
“‘大自然’的诞生,得益于村‘两委’、周春华老支书和全村百姓共同努力,也得益于瑞金市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刘海亮介绍说,大自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因精准扶贫顺势而生,成为全村98户贫困户“抱团”式脱贫致富的主要平台。其运行模式主要是贫困户以政府下拨到户的5000元扶贫资金入股,确保3年内保本、5年后强制分红且最低不少于股金的10%。
“合作社取名‘大自然’,其意在依托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致富源、幸福源。”刘海亮说,“今年开始,我们全村种植白莲1600多亩,烟叶300多亩,现在又开发荒山800多亩种植油茶。在‘大自然’的帮助下,村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刘海亮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