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永昇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内作业。
|
|
□记者徐金侦 特约记者周加相 文 图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是《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近年来,围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项目给予专项扶持,鼓励企业和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完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科技投入,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并不断健全产业集群协调推进机制。同时,我市生物制药行业坚持以企业为自主创新主体,不断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
目前,我市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1户,拥有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批文近千个,可生产片剂、针剂、胶囊剂、输液、糖浆剂、颗粒剂、冻干粉针、散剂、栓剂等各种剂型,拥有全国独家保密品种喜炎平注射液,中药保护品种苦木注射液、九华痔疮栓、通脉降脂片、山香圆片、山香圆颗粒等。全市18家需新版GMP认证的医药企业中已有11家通过认证,6家可望今年底前通过认证。
A
药企小厂变百强
位于章贡区沙河工业园的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地区的集产学研、科工贸于一体的新型医药企业集团,在赣州、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昆明等地拥有10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近年来,该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示范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做大做强企业,使一个小厂成长为集中成药、化学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行列。
近日,记者来到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只见技术人员在公司年产5吨原料及3000吨中药提取项目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安装生产设备。据了解,该项目是我市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主要生产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等20种原料提取物,建成后将填补我省高端特色原料药生产的空白,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今年11月实现试生产。
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喜炎平注射液生产线繁忙运转。“喜炎平注射液是我们自主研发、在中药注射剂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该公司负责人杨小玲介绍,公司拥有两个生产基地,形成了针剂2亿支、片剂20亿片、颗粒剂1亿袋、胶囊剂1亿粒、原料药10吨共6大系列100多个品规的生产能力,拥有国内、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所有剂型均通过了国家GMP认证。该公司喜炎平注射液为全国独家保密品种,市场占有率位居同行业前列,新研制的抗癫痫药物拉科酰胺即将投放市场。
拥有好产品,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据悉,青峰药业每年投入1.5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培植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已申请国家专利130余项、国际专利10项。如今,青峰药业与国内各大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赣州、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地组建了青峰药物研究基地和临床研究基地。在研新品种40余个,其中一类新药4个,化学三类新药30个,中药五类新药3个,中药六类3个,拥有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3个,国家“科技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高技术产业化”项目3个。
B
老牌企业焕新姿
面对外资蚕食,本土生物制药产业想要突围,过程会相对艰难和漫长。
提到江西赣南海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个老牌企业,很多赣州人都不陌生,熟悉该公司的人更知道,近几年,赣南海欣产品种类很多,有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口服溶液剂、颗粒剂、糖浆剂、干混悬剂、保健食品、原料药(乳糖酸阿奇霉素、维生素D2)、食品添加剂(维生素D2微粒)等近百个规格品种。其中,注射用甲硫氨维生素B1获得了国家专利,有6个产品获得了江西省首批自主创新新产品称号,VD2注射液等40多个品规进入了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该公司是首批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之一。近年来,该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向好,净利润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至2014年净利润年均增幅达40%。
科技改变命运,创新引领未来。近日,该公司科技开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公司都在技改升级上投入大笔资金,去年公司投入技改资金600多万元,前年是550万元。”该公司常务副董事长杨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保证企业不落后,公司每年都对产品实行科技提升。最近‘退城入园’计划的实施,也让公司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新项目落户赣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可以实现技术、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对公司发展上下游产品链也将起到很好的联动作用。”
C
强强合作有前景
7月9日,在江西永昇生化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树堂的办公室,正坐着来自河北一医药企业的老板梁连生。梁连生不远千里来到赣州,是为了和谢树堂洽谈进一步合作的事情。
永昇生化是一家从事片剂、糖浆剂、口服溶液剂、硬胶囊剂生产的小微型药品企业,公司从运营初期年产值50多万元发展到2014年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记者惊叹于该公司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和永昇生化合作长达10年的梁连生抢着回答:“产品质量信得过,当然有市场。”
谢树堂告诉记者,当年公司落户于赣州经开区时,医药企业寥寥无几,想全力以赴做大自己的品牌,即使有合作伙伴前来洽谈,也非常谨慎,导致公司产值一直难以提升。
“之前有些目光短浅,导致‘蛮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还是觉得应该搭上大企业的‘便车’,强强合作才是硬道理。”谢树堂告诉记者,近些年来他一直在摸索和探寻最适合公司的经营和生产模式,终于确定强强合作的路径。如今,公司已经和仁和药业、修正药业、青峰药业等医药龙头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一方面扩大产品的销量,另一方面也倒逼公司不断提升科技含量。
据了解,永昇生化在2013年投入千万余元资金建设新厂房,2014年投入600余万元用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人才的引进,2015年投入大量资金邀请江西汉和生物有限公司协助公司进一步研发、改进3个医药品种。“公司每年产值虽不大,但我们在研发投入上还是敢下‘血本’,坚持技术创新,促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平稳发展。”谢树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