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护盘行动的金融股真正斥资增持者不足两成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7日
金融股斥资增持者不到两成
6月15日开始的A股大幅调整发生后,为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管理层及产业资本纷纷号召“抗洪救灾”。管理层方面,包括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央行等多部委出台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措施。产业资本方面,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高管等纷纷谋划增持或回购股份等。
在A股总市值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金融上市公司(包括银行、保险、券商)也不例外,纷纷响应管理层号召,拿出稳定股价方案。而这些金融上市公司,具体的增持情况如何呢?
在银行股方面,据记者统计,16家上市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或持股5%以上的股东们,都纷纷承诺不减持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除了承诺不减持外,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7家银行则拿出了具体的增持方案。如兴业银行表态,公司全体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近期以个人自有资金自愿购买本公司股份,并承诺将所购股份从购买结束之日起锁定一年。
但到目前为止,只有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已真正展开增持行动。其中,招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招商局集团附属公司7月6日至7月10日期间,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增持招商银行A股1.86亿股,约占其A股总股本的0.90%。
另外,虽然交通银行也有股东进行增持,但增持的是H股。交行包括董事长牛锡明在内的3位高管于7月10至13日期间,集体增持了自家H股,但总的增持金额只有区区的9.57万港元。
相比银行股,券商股方面的增持则显得较为积极。23家上市券商中,一半以上的券商都出台了具体的增持计划。其中,海通证券甚至豪爽“掷”出了拟不超过216亿元的回购A股或H股计划。目前,西南证券、太平洋、东兴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这5家券商的一些大股东已拿出真金白银增持了部分股份。
而保险公司算是响应增持最不积极的板块了。目前,4家保险上市公司中,只有中国人寿在7月8日表态称,控股股东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将择机予以增持。
总体算下来,43家金融类上市公司,目前已真正斥资增持A股股份的只有7家,即不到两成的公司获得股东增持。
中国人寿新希望减持惹争议
而相比于增持,股东的减持行为更加惹人关注。前晚,港交所披露的中国人寿减持中信证券套现8.21亿元的信息引发各方争议。公告显示,7月10日,中国人寿以每股27.38元的均价减持中信证券A股3000万股。减持后,中国人寿持有的中信证券A股从6.05%降至5.74%。而中国人寿减持的时机距离证监会限制大股东减持才不过两天的时间。
为稳定股市,7月8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由此,市场质疑中国人寿的减持行为或触及违规红线。
面对市场激烈的质疑声,昨日上午,中信证券通过上交所为股东减持澄清。中信证券表示,公司为A+H上市公司,本次权益变动前后,中国人寿、人寿股份合计持有的公司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均未达到5%,未涉及违规。
而新希望减持民生银行的时机,恰恰发生在“股东禁减令”出台当日。公告显示,新希望投资和南方希望实业于7月8日减持民生银行股份共计2.6亿股。这两家公司同为刘永好旗下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的公司。新希望的减持虽说还是发生在证监会出台禁令前,但这样的减持仍被市场视为有“打擦边球”意味。
股东总体增持不够给力
记者昨日统计发现,金融股股东增持与股价跌幅成相关性,即跌得越深,增持越给力。在金融三大板块中,这波调整幅度最深的应是券商板块,多只券商股跌幅均在30%以上,因此获得增持的个股最多。
“但我觉得股东的总体增持还不够给力,这可能跟股价近期整体比较抗跌有一定关系。目前金融板块的系统风险应该过去了,但由于近期还没调整到位,短期内该板块对资金吸引力不大。总体上看,该板块还是比较稳健的,但短期要出现较大涨幅机会应该比较小。”广东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对记者表示。
A股已被增持的7只金融股
证券名称
招商银行
南京银行
西南证券
太平洋
东兴证券
国元证券
长江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