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鱼水情深续新篇
赣州市2011年以来双拥创建工作巡礼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刘珊伊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6日

    5月18日起,暴雨席卷赣南,部分地区遭遇三百年一遇的洪灾,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威胁。石城县横江镇94岁老人刘旭华回忆,洪水中的那一群绿色身影,就是灾民的“大救星”。哪里的群众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悠悠章贡水,再一次见证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赣州,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回望历史,战争年代,这里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5万余人,分别占全国、全省烈士总数的7.5%和3.4%;和平时期,这里的人民不忘老区本色,在红土上处处传颂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鱼水新篇——广大军民在维护国家稳定中密切配合,在经济建设中通力合作,在抗御各种灾害中并肩战斗……
 
    赣州,收获了共建双拥模范城的丰硕成果。自全国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以来,赣州市中心城区已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章贡区、信丰县、上犹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瑞金市、会昌县等8个县(市、区)也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11年以来,我市上下掀起了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新高潮,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双拥内涵,走出了一条既传承光荣传统又契合时代精神的双拥创建工作新路子。
 
    创新机制 提供强保障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有了强大的军队,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赣州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市部队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双拥创建工作。为建强双拥创建工作领导力量,我市打造运转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军地互访制度和覆盖全民的国防教育体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均建立了相关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部队军事训练、营区建设、国防动员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活动,把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纳入了全市中、小学教育规划,把全民国防教育纳入党校干部培训计划,全市科级以上干部接受国防知识专题教育面达到98%以上。
 
    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最好的教科书。从2013年始,赣州市连续三年组织百万群众在清明节举行祭奠革命先烈活动。赣州在瑞金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广场设主祭场,各地纪念设施设立分祭场,共计236万名群众自发在各地烈士纪念设施现场祭奠革命英烈,累计2200多万人次参与了网上祭奠。身边人,典型事,榜样的力量更能感染人,好军嫂巫晓琼、兴国籍三十年坚持为驻军战士义务服务的双拥模范方名勋,事迹感人,催人奋进。
 
    此外,《拥军优属若干规定》《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驻军部队拥政爱民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双拥和优抚安置法规的出台,使我市双拥工作法制化、规范化运行。
 
    拥军优属  同奏连心曲
 
    近日,兴国县潋江镇睦敬村“两红”人员欧阳俊保的儿媳将一副写着“爱心献功臣事事寄党恩,春雨洒甘露点点润民心”的对联贴在了新房门口。近3年来,赣州共有1.48万户和欧阳俊保一样的“两红”人员及烈士遗属在政府的帮扶下乔迁新居。这是赣州拥军优属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革命烈士后代上学难问题,我市创全国先河,在赣州中学高中一年级开设了主要招收革命烈士和老红军、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后代入读的“红色班”。累计招收学生1000多名,市财政为每个“红色班”学生在校三年补助1万元的经济补助,并免交学费住宿费,让革命后代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全市文化、旅游、交通、卫生等部门认真落实市政府拥军优属规定,全面落实各项惠军政策。
 
    我市建立了优抚对象“一站式”服务,以切实提高优抚工作水平。为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办理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本达到实报实销。为红军失散人员、烈士遗属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优抚医疗补助经费1.4亿元,实现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达到80%以上的目标。2013年,国家民政部通过中央彩票公益金投资1.26亿元扶持该市新建了6所光荣院,总建设面积6.39万平方米,新增床位数1839个。
 
    随军家属安置工作,是拥军优属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以来,市本级共安置随军家属961人,其中岗位安置随军家属99人,货币化安置随军家属862人,共支出货币化安置随军家属经费417.7万元;为9000多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主就业手续,及时接收了20余名伤病残军人,完成了600余名退役士兵的岗位安置任务,组织了3990名退役士兵参加了由政府免费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培训参训率和合格率在省名列前茅。
 
    战备工程建设是支持国防军队建设的重要举措。近三年来,我市累计新增国防战备公路767公里,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建成功能比较齐全的军地联合指挥所,新建人武部营房6个,红色教育基地5个、人员疏散地3个,全市人防面积达115万平方米。
 
    拥政爱民  共谱鱼水情
 
    2014年5月21日,全南县人武部副部长兼军事科科长宋旌为搜救落水失踪的学生,被洪水无情吞噬,年仅41岁,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成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一直以来,驻市部队高效有序地组织官兵参加了地方扶贫帮困、扑火抗洪等活动,助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驻市各部队根据驻地特点和自身实际,积极开展集中扶贫帮困。省军区组织机关处在龙南、石城两县开展“回娘家、访恩人”活动;赣州军分区拿出近50万元,在开展的关心关爱“一老一少一基层一军嫂一贫困”活动中,走访慰问家庭困难军人军属144户;信丰县人武部积极探索“企业﹢社会﹢贫困户”的加工劳务脱贫模式,协调港资企业通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外发配件来料加工,吸纳附近近千名贫困人口务工。2011年以来,驻市部队先后联合扶持22个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和42个扶贫联系点,帮助2616户群众脱贫致富;筹资460余万元资助300余名贫困学生就学,修建了4所小学。
 
    5月中旬赣南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期间,赣州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行动,共出动冲锋舟20艘,人员1612人,共解救被困群众556人,协助转移群众2.1万余人,转移物资52吨。近三年来,驻市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扑灭山火和抗洪抢险等救灾行动累计110余次,出动民兵2.16万人次,圆满完成了定南“5·7”泥石流地质灾害救援、大广高速龙南境内在建“象形1号”隧道塌方,以及跨区支援鹰潭余江、抚州唱凯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转移群众533人、物资58.3吨,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携手、军地共建。在赣州这块红土地上,由军民携手共铸的双拥丰碑,定将谱写更加华美的篇章。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