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中国金融市场落入流动性陷阱

来源:新快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1日

    近日,中国央行向部分金融机构进行定向正回购操作,引发市场对央妈态度的猜测。此次正回购操作离上次降息不过20天,先放水,后收紧,央妈的态度到底几何?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正回购操作并非央妈主动出击,反而是金融机构提出要求,主动上缴流动性。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金融机构与其让资金趴在央行账上,不如通过正回购获得更高收益。
 
  从今年3月以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就相当充裕,将短期资金价格压到了3年多来的新低。但乏力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制约了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动。再加上近期证监会和银监会加强了对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监管,从而导致握有大量流动性的金融机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因而只能把资金存放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获取可怜的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相比之下,把资金以2%以上的利率通过正回购交还给人民银行就很有吸引力。
 
  徐高认为,此次的定向正回购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流动性陷阱”状态。
 
  所谓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是说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市场参与者就对利率的变化不再敏感。换言之,当市场中的流动性相当充裕的时候,流动性的增加就不再会引起支出的扩张,从而导致宽松货币政策失去效果。
 
  不过,徐高称,我国目前的状况与凯恩斯所说的经典流动性陷阱状况有所差距。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仍然有较强融资需求,只是因为“融资难”的约束才增长低迷。但由于我们一些行政性的约束,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两个大户——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在获取融资方面面临不小困难。由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投放途径被人为阻塞,所以金融市场出现了资金没有去处,只能主动交还给央行的状况。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中国特色的流动性陷阱”。
 
  徐高表示,流动性陷阱的出现意味着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已经越过了拐点。
 
  一方面,流动性陷阱意味着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的减弱。要知道,货币政策的宽松度由两部分组成——已经发生的宽松政策,以及预期中的宽松举措。由于实体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所以尽管货币政策已经相当宽松,市场之前仍预期还会有包括降准、降息在内的更多放松政策出台。但是,流动性陷阱的出现表明,再向金融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已经无效。自然,市场对更多宽松政策出台的预期就会明显降低。因此,尽管我们仍相信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利率水平仍然会处在低位,但预期中宽松度的下降也会起到紧缩效应。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出现了流动性陷阱,也会促使未来宽松政策的重心转向刺激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在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投放途径没有打通之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陷阱状况很难消除。因此,为了发挥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需要更多地把金融市场的资金引向实体经济。近期我们已经看到了财政部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的置换、发改委在放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债、银监会在考虑允许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这些都是疏导资金进入实体的举措,将会相应收紧金融市场的资金面。
 
  (转自《华尔街见闻》)

分享:

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