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赣南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是我省油茶主要种植区。(资料图片)
|
|
□记者王怡岚 文/图
油茶是我市重要的传统经济林树种,如今,赣州已成为我省油茶主产区,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发展油茶产业,不仅能构筑赣南生态屏障,助力建设生态赣州,更对推进精准扶贫,创造社会财富有深远的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封来自兴国籍老红军王承登的信交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手中,引发广大群众对赣南油茶产业的持续关注。由于传统的油茶种植、产业发展理念滞后,我市油茶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油茶产业腾飞,应当如何“加油”?近日,我市食品行业协会和油茶产业协会共同发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打造赣南茶油品牌的倡议书》,从加快资源整合,打造品牌效应出发,为赣南油茶产业发展壮大破题。
“软”“硬”条件限制
茶油企业普遍“吃不饱”
我市油茶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离不开油茶种植这个基础。
我市现有油茶林面积230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已成为江西省主要油茶产区。然而在这个看似庞大的基数中,老油茶林有165万亩,占全市油茶种植面积的70%以上。这些老茶油林管理粗放,产量低,植株病弱,成为稀疏的残次林,人种天养,林相差、效益低下,165万亩老油茶林的产油量还不到1万吨。我市仅有65万亩新种高产林,不到油茶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导致目前全市油茶林亩产茶油平均不足5公斤,低于全国每亩5.79公斤的平均水平。“2014年,全市的茶油总产量仅1.2万吨。”市油茶产业协会秘书长邓常俊说。
如果说产量不足是“硬件”薄弱,那么由油茶林种植的回报周期长而导致的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就是油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的“软件”不足。新栽种的油茶林,5年才能见效益,8年后才进入盛果期,不计劳动力成本,初种油茶林的费用每亩至少需要1500元,而长期以来,农民获得的补贴每亩仅为200元至300元。
在油茶产量不足,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吃不饱”成为我市茶油加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市现有江西仰山园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齐云山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等油茶龙头加工企业10家,目前,主要产品以精炼食用茶油为主,年加工产品1.2万吨,然而实际上,这些龙头企业的年设计加工能力可达6万吨。
“以江西仰山园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的平转浸出自动化生产线每天能处理油茶30吨,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家企业就能完成2014年全市油茶产量的一半多。”邓常俊说。
抢抓机遇摆脱桎梏
打造科学发展体制
在赣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4月29日,市食品行业协会和市油茶产业协会共同发出倡议,提升油茶产业发展规范化、规模化水平,加大品牌打造力度。
一方面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把新造油茶林和改造低产油茶林相结合,力争让全市茶油产量每年翻一番。到2020年,力争全市新造高产油茶林140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60万亩,实现油茶总面积300万亩,年产茶油达9万吨,总产值达200亿元。
另一方面,通过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相关项目扶持资金等方式,着力解决油茶初种投入大的问题,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从2012年至今,我市已连续三年提高油茶种植补助标准。今年4月10日至11日,2015年江西省林业重点工作暨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丰城召开,着力破解油茶产业发展难题,力争到2020年,全省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会上明确,新造油茶补助标准由200元至300元提高到每亩500元,初种补助提高到每亩600元,并且连续5年按100元每亩给予抚育补助。这意味着农民初种油茶基本不用掏钱,5年的抚育成本国家补助一半以上。
在发展体制方面,我市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林地有序流转,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让我市油茶产业发展走上科学、规范的良性轨道。
加快资源整合
“好声音”不能“各唱各的调”
赣州作为“世界橙乡”的声名众所周知,然而作为“油茶王国”江西的种植重要区域,赣州的油茶产业显然不如脐橙产业声名显赫。
“品牌缺失是最大的原因。”邓常俊说。
近年来,我市油茶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茶油加工企业日益增多,这些企业中自有商标的亦不在少数,如“仰山”“山村”“山宝树”“齐云山”“百丈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赣南茶油还没有跳出多、散、小等特点。
“这是因为油茶加工产业门槛较低,资金投入相对较少,风险系数不高,从而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个体投资者。企业多,单体实力弱,导致品牌分散,无法形成龙头,统一标准。”邓常俊介绍。
为了改变赣南茶油“各唱各的调”品牌发展现状,我市正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油茶产业、产品、原产地品牌以及产业政策和技术,扩大赣南油茶产业的知名度,同时在企业中树立“品牌就是企业形象”的力量,推动企业强化质量管理,维护品牌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整合资源,加强政府引导,形成合力,让‘赣南茶油’商标发展壮大起来。”邓常俊告诉记者,早在2010年,市油茶产业协会就已经注册了“赣南茶油”商标,并在今年申报地理标志。协会无偿提供该商标的使用权,允许有实力的茶油生产加工企业率先使用。然而目前,“赣南茶油”商标使用不规范,外观、打标方式、宣传等都不统一,造成了品牌管理和市场秩序维护上的困难。
“好声音”应该有统一的调。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正加快制定“赣南茶油”地方标准体系,统一质量标准,规范企业产品检测体系,规范行业自律。同时引导企业构建资源共享、强强联合、互惠互赢的油茶股份制公司,提升赣南油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赣南脐橙’品牌从创立到享誉全球,用了30年,‘赣南茶油’的品牌开创之路刚刚起步,相信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快。”邓常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