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我市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任仕兰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1日

    2014年,在新常态下,我市积极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着眼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施策、多点突破,在市委确定的246项重点改革任务中,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占了81项,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动力。
 
    一年多来,一项项改革,深入人心;一项项发展,引人注目。
 
    目前,我市积极推进简政放权,衔接省政府下放实施项目230项,向县(市、区)下放182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44项。与此同时,赣州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建成并顺利投入运营,成功实现交易金额近10亿元,改革所产生的巨大红利效应渐渐显现……
 
    行政审批项目改革打响“开头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章贡区水西镇第一保育院班额已超出国家规定标准,不再适应教育发展形势,迁建项目开始实施。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仅仅花了5天时间,就收到区城乡规划建设局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真正做到民生优先。而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前,《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办理时限为20个工作日。
 
    在全市,随着简政放权的逐步推进,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势如破竹,成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开头炮”。
 
    2014年,我市将简政放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直指“审批难”的沉疴,重点围绕投资和生产领域,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释放简政放权的强烈信号。
 
    ——加快“并联审批”改革,推行网上审批办理。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审批办理时限由原来“串联审批”的102个工作日缩短为45个工作日,市本级网上审批项目办结率提高至99.8%,提前办结率达92.1%。
 
    ——推进全市党政系统无纸化办公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目前,“赣州市级政务云平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实现了市、县四套班子和市直等168个单位的公文互传互通。
 
    ——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定政府购买服务办法,在全省率先提出购买服务六大类目录。
 
    ——大幅取消或下放有关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目前,我市保留的投资项目审批或核准事项仅6项,精简率达87%。
 
     进一步简政放权,缩短办事流程,向社会各界“晒出”行政审批事项权力清单,让百姓更好地享受改革红利。
 
    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关键领域
 
    今年年初,大余县青龙镇麦氏生态农庄负责人麦华耗资300多万元引入脐橙削皮机、榨汁机等脐橙深加工设备,同时又耗资200多万元引入樱桃、鹰嘴桃、桑葚等果树新品种,巨大的资金投入使他面临资金难题。
 
    幸亏“财政惠农信贷通”为麦氏农庄带来了“及时雨”。为破解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大余县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由政府筹集风险补偿金400万元,撬动三家合作银行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向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1年期无抵押无担保贷款3200万元。
 
    “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麦氏农庄获得200万元的流转资金,我们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受益者。”5月4日,麦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麦华的喜悦,来自我市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2014年,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前提和基础,国企、财税、土地、金融等一系列以往想改不能改、想动未动的关键领域改革,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取得了重大突破。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资源整合重组,积极推进赣州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赣州客家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赣州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企业更名,组建赣州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继续深化财税体制和价格管理改革。一方面积极发挥财政间歇资金作用,促进“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小微企业信保易”提标扩面,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营改增”,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同时,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调整了商业用气及车用气销售价格。
 
    ——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江西广蓝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已在我市设立办事处,在南康区设立服务基地,全市已有330家企业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56家企业实现融资总额1.64亿元。赣州城投集团引入太平洋保险资金20亿元投向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签署意向合同。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更多的百姓。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防止城市空间无序蔓延,我市全面放开了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推进了17个市级示范镇建设。同时,推行了“三房合一、租售并举”新模式,将城市住房保障范围扩展至城市稳定就业的务工人员。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和资源是赣州最宝贵的财富、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重要的品牌。只有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才能促使赣州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之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国,依法治污,依法保障赣州的青山绿水。
 
    2014年,赣州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建设重大部署,编制上报了《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
 
    县市主要领导成为保护生态的第一责任人。我市以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切入点,尝试对节能减排、耕地保护等责任目标为指标,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先行先试。同时,我市加快推进国家低碳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以及瑞金、上犹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等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温室气体排放考核体系、低碳园区和森林碳汇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东江源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编制上报了《江西东江源生态保护补偿规划》;建立了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一桩桩,一件件,保护着赣州山更青,水更绿。
 
    过去的一年中,我市完成造林61.5万亩,赣江源、东江源生态保护得到加强。陡水湖被列入全国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空气质量优良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荣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省首届生态宜居城市。
 
    走过2014,迎来2015。当前,改革春风正劲,改革红旗猎猎。新一轮改革攻坚,全市上下正以火热激情与实干智慧,谱写着又一曲春天的故事!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