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2日
|
||
|
||
|
||
|
||
|
○曾嵘峰 肖芳珠 记者谢东琳 刘青 刘海锋 文/图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12年6月28日的出台,开启了赣州发展新纪元。
近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相关部委鼎力支持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下,赣州全市上下感恩奋进,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既苦练“内功”,又勤练“外功”,全力以赴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经济持续向好,民生显著改善,后劲日益增强,赣南从城市到乡村,从政风到民风,从物质基础到精神风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居全省前列。
近3年来,赣州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民生福祉大为提升。赣州不仅坚持民生优先,艰苦奋斗,过紧日子,还集中精力解决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建设、电网改造等突出民生问题,263万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累计解决了278.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900公里。至2014年底,全市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215.46万人减少到105.06万人,贫困发生率14.28%,下降了近16个百分点。赣南老表不再脚踩泥巴路、夜点煤油灯,孩子们不再租民房上学、睡地板,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短短3年时间,赣州的区域地位、综合竞争力空前提升,对外影响力、关注度迅速提高;一系列配套政策、扶持资金、重大项目和平台密集落地,各种要素资源加速聚集,投资洼地加快形成;用足用好《若干意见》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加快推进了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34个试点示范事项,建设了赣州综合保税区、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国字号”开放创新平台。
“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青山作证,振兴发展道路上,赣南留下了铿锵足迹,驶上了加速跨越的快车道;绿水作证,在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地推动下,赣南已焕发出青春活力。沐浴关怀,展望未来,赣南人民正满怀激情地向着“一年一变样 三年大变样 五年上台阶 八年大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谱写着振兴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