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稳中向好 后劲增强
——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亮点解读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0日

 
    □记者吴迪 钟李荣
 
    刚刚出炉的数据显示,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下,我市一季度经济成绩单依然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坚持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总抓手,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全市经济发展实现平稳开局。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中向好、后劲明显增强、结构优化升级、民生持续改善的主要特点。
 
    稳中向好  经济平稳开局
 
    一季度,国际国内多重不利因素,全市上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经济运行总体稳中趋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好于预期,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经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395.37亿元,增长8.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和0.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3亿元,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8.20亿元,增长1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6和0.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164家,比上年底增加69家。36个工业行业中28个保持增长,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在10%以上。预计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亿元,增长8%;利税总额60亿元,增长12%。
 
    农业方面,全市春耕生产进展顺利。服务业方面,全市金融业税收收入5.8亿元,增长8.4%。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新增3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增数全省第一。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3.86亿元,增长12.6%;66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38亿元,增长4.5%。接待旅游人数85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22亿元,分别增长14.27%、31.3%。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3亿元,增长6.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6亿元,增长10.1%。2011年至2014年,我市财政收入连年保持高速增长,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40.5%、28%、21.4%、1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9.3%、28.4%、30.5%、22.2%,去年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在高基数下还能保持这个速度,成绩来之不易。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5.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647元和1730元,分别增长9.8%和11.6%。
 
    后劲增强  改革释放活力
 
    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改革开放活力倍增,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市场要素日趋活跃,撑足了我市经济发展后劲的“底气”。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56亿元,增长25.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5和8个百分点。127个市重点工程项目有111个开工在建,开工率为87.4%,完成投资7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4%。赣州综合保税区一期建设加快推进,监管服务大楼、监管仓库已经封顶。赣龙铁路扩能改造江西段完成总投资的72.04%。寻全、昌宁高速公路分别完成总投资的89%和53%,兴国至赣县、宁都至安远、安远至定南高速公路加快推进。瑞金红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0%。
 
    国家层面批复的35项试点示范事项扎实推进,国家发改委函复同意实施《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行政审批、农村产权、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市本级审批事项从597项精简至173项,精简率达71%;办结时限缩短至平均9个工作日以内,缩短47%。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中介服务清单、收费清单、前置审批清单和网上审批系统“六单一网”改革顺利推进。全国第一本林权类不动产权证3月1日在崇义县发放。特别是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截至3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6.23万户,增长13.87%;注册资本(金)总额2949.26 亿元,增长31.37%。其中实有企业5.47万户,增长29.39%;注册资本(金)总额2562.48亿元,增长31.47%。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家,增长53.33%。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9.43亿美元,增长42.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8.4和37.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25亿美元,增长35.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0.4和26.3个百分点。外贸企业队伍增长迅速,截至2月底,全市有进出口业绩企业267家,其中有出口业绩的企业243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2家和17家。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3096.78亿元和2054.66亿元。特别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30.68亿元,同比多增49.58亿元,比年初增长6.79%,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32.02亿千瓦时,增长7.20%;其中工业用电量16.78亿千瓦时,增长8.19%。公路货物运输量3563万吨,增长8.86%;货物运输周转量40.64万吨公里,增长16.43%。航空旅客吞吐量20.37万人次,增长8.28%。
 
    综合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中这四个方面的表现,充分说明全市经济正在调整中上行,特别是随着重点工程项目、重大城建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的全面推进,政策红利、改革红利的加速释放,预计全年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结构升级   发展质量提升
 
    在总体持稳中向好的同时,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也在继续加快。
 
    数据显示,传统产业方面,南康家具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2.7亿元,增长45.8%;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增长47.3%;利税43亿元,增长44.8%。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核准并正式挂牌成立。玖发新能源公司专用汽车整车装配车间已经建成。群星机器人公司开发的机器人设备、力速数控公司的五轴数控机床正式下线销售。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39.58亿元,增长180.27%,南康家具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24亿元,增长190.27%。宁都县、于都县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企业技改和创新力度加大,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大增。今年中心城区新春就业招聘会,入场企业共提供技术岗位7680个,比2013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达到2∶1以上。一些企业纷纷新上自动化设备,由以前1人1机到现在1人6机,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127个市属重点工程项目中,69个产业类项目已开工61个,开工率达88.4%,有2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时序进度;28个社会事业类项目已开工24个,开工率达85.7%。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0.13亿元,增长14%;基础设施投资75.2亿元,增长7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7.7亿元,增长46.4%,占全部投资的69.4%。
 
    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汽车类销售增长1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增长16.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7亿元,增长16.4%。出口结构更趋优化。全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产品、家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76.8%、88.8%、278.7%、41.5%。2014至2015年果季,全市脐橙出口达到1890万美元,是上果季的3.54倍。
 
    结构调整出现的积极变化,预示着我市经济正在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升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尽管经济下行的压力在持续加大,但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减反增。
 
    全市民生类支出68.17亿元,同比增支3.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61.9%。2015年度公租房建设开工3089套,开工率为26.07%,基本建成730套,基本建成率为12.89%;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922套,开工率为18.98%,基本建成623套,基本建成率为38.31%。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开工1万户,占任务数的35.5%。就业形势保持平稳,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2.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5%。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7亿元,增长128.88%。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直接扶持创业3447人,带动就业16382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涨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延续低位运行态势。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市、县两级筹集产业帮扶专项资金已基本到位,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两个全覆盖工作全面开展,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已进村入户,扶贫对象的再识别、再复核,帮扶规划和方案的制定等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一季度,赣州平稳开局。二季度是抢速度、争效益、抓推进的关键时期。会议号召,全市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加速释放《若干意见》政策效应,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实现“双过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制图:戴琛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