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刘德周 黄剑霞 记者钟李荣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4日
每隔三五天,骑上自行车拉着之前做好的笋干,下山去附近乡镇或县城,在农贸市场门口摆摊。这是会昌县永隆乡水州村57岁的村民吴德泉,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的“经商模式”。
但是,从2013年开始,吴德泉的老习惯被电子商务所改变。他现在会把一部分笋干拿到当地的电商店家,这里给出的价钱比自己摆摊卖出的更高。
永隆乡地处偏僻,盛产毛竹、蜂蜜等农产品。一直以来,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让这里的农产品销售大部分处于乡村集市提篮小卖、小商小贩收购贩运的低层次阶段,当地发展农村电商的初衷,就是针对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让农产品卖个高价钱”。
村民吴伟跃从2014年3月开始参与电商,他主营的产品就是当地特产笋干。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等人来收购,一公斤笋干在14元至24元左右,在网上销售价格可以达到每公斤40元,如果按照1.5公斤起包邮来计算,也能比原来多赚不少。”
“线上交易还拉动了许多线下交易。”吴伟跃说,一些买家直接和他联系,做成了多笔大额交易。2014年,他线上线下共卖掉了将近4吨多笋干,周边给他供货的几十名农户,也都从中多赚了钱。
如今,吴伟跃还加盟了快递公司,自己搞起了快递配送。在吴伟跃的带动下,永隆乡农户土特品订单迅速增多。去年,吴伟跃的网店实现销售额近8万元,盈利约3万元。
作为贫困地区,会昌在电商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依靠政府推动。该县通过设立电商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以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目前,会昌大学生村官、农村返乡青年等竞相带头开办网店,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和贩运商、专业大户都参与到了农村电商当中。
吴伟跃说:“下一步我准备申请自己的注册商标,扩大农产品货源,希望县里能在注册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