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大通关 大便利
——赣州海关三大业务改革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6日

    日前,海关工作人员正在对我市企业出口货物加紧验放。

    何恺 记者谢若闲 摄

    便利企业进出口
 
    □特约记者陈涛 记者谢若闲 实习生王涵
 
    1月26日,乐丰电机(赣州)有限公司一批用于加工生产洗牙机的组件由国外进口后,在赣州海关报关,经海关抽检后即将运抵生产车间。当天上午,相继有5家企业在赣州海关读秒过关。
 
    2014年以来,赣州海关相继启动了通关作业无纸化、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关检合作“三个一”等改革,为赣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关区680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从中获得通关便利。
 
    在此基础上,通过落实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密切跟踪市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主动走访企业宣传生产设备减免税政策、指导企业办理业务操作等措施,2014年,赣州海关已为企业办理免表115份,免税1857.43万元。
 
    A
 
    “低碳申报、读秒通关”
 
    ——实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
 
    从2014年6月开始,在位于赣州出口加工区的赣州海关仓库前,一改以往货车排队等待通关验放的局面,一辆辆货车即来即走,滞留时间大大缩减。
 
    变化源于在赣州出口加工区正式启动的无纸化新型通关模式。与传统通关方式相比,无纸化通关使企业可以不受海关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自由申报,对于无证、无税、无布控的报关单,真正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通关。
 
    对于无纸化通关改革带来的变化,江西金润鸿达工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伟辉深有感触地说:“以往需要递交纸质报关单,每日往返海关现场,苦苦排队等候,通关过程还需要人工审单,随后再进入验放程序。如今,我们只需将相关单证的电子数据传送给海关数据中心,经电脑判别后便可自动放行,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通关手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关作业无纸化是指企业从申报到货物放行,所有报关单及随附的纸质单证都转变为电子数据,企业在网上完成申报、通关全过程。目前,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都签约了无纸化新通关模式。
 
    这一新通关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一方面,通关全程实现全天候作业,另一方面,通关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对于占比约为八成的低风险快速放行的报关单,可由系统自动判别、自动审单,整个过程读秒计算,平均一份单证通关时间不超过11秒,进出口报关单从申报到放行最快不到1分钟。
 
    此外,整个通关环节还能大大节省纸质单证的打印、快递和保存成本,节省报关企业人员往返海关的费用,缩短货物在海关排队滞留的时间,真正实现了申报低碳化。
 
    “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是海关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具体体现,是利用科技手段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海关管理的具体应用。”赣州海关出口加工区业务科科长郭宇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通关速度的提速,对于我们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外向型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B
 
    “多地通关、如同一关”
 
    ——长江经济带流域通关一体化
 
    近日,赣州腾远钴业有限公司完成了460吨总价值135.2万美元的钴精矿进口。这样一单业务,企业通过口岸担保放行完成报关需要花3天以上时间才能完成,如今,该企业仅花一天时间便完成了报关进口。这一切源自于长江经济带流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所带来的便利。
 
    2014年11月30日,长江经济带12家海关在位于苏州的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中心进行最后的样单测试。随着测试的完成,2014年12月1日,占全国近一半进出口业务的长江经济带,实现全流域通关一体化。
 
    新模式下,长江全流域12个海关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形成“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通关新格局。
 
    据了解,在此之前的2014年10月10日,赣南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企业在赣南地区任何铁路、公路货场进出口货物,都可以自由选择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的地点,告别以往在属地和货物进出境口岸之间奔波带来的不便。
 
    而赣州海关启动长江经济带流域通关一体化之后,企业在12个省市各口岸海关进出口货物,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保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并可自主选择口岸清关、转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区域通关一体化等任何一种通关方式。
 
    同时,长江经济带的报关企业还可以跨关区从事报关服务,企业在长江经济带内任一海关备案的分支机构,均可以在长江经济带各海关从事报关服务。长江经济带各海关间还将互认商品预归类、价格预审核、原产地预确定和许可证件、归类、审价等专业认定结果,这将极大地便利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根据海关总署通关一体化改革的部署,长江全流域真正实现通关“12关如1关”,也意味着全国近一半的进出口业务都能享受“可预见、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关服务。
 
    在长江经济带流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赣州海关作为新型内陆口岸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凸显。赣州海关副关长肖京表示,推进通关一体化,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自由流动,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C
 
    “一次到场、一次开箱”
 
    ——启动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新模式
 
    “以前关检双方单独作业,货柜重复搬运、装卸,费时耗力,又增加成本。现在关检双方同时到场作业,一次搬运、一次装卸,单是货物重复搬运、装卸费用,每年就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近日,站在由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关检合作进行“一次查验”的现场,赣州同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感慨地说。
 
    近日,赣州海关和赣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启动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简称“三个一”)通关改革。
 
    据肖京介绍,“一次申报”是指企业进出口货物时,只需一次录入申报数据即可实现数据共享;“一次查验”是指关检双方对口岸现场同一批货物均需查验时,依照各自规定要求同步进行查验作业;“一次放行”是指信息联网、关检核放,关检双方将放行信息经公共信息平台发送到口岸经营单位,在卡口对货物实施一次放行。“‘三个一’模式推广后,极大地提高了赣州口岸通关效率,为促进赣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肖京表示。
 
    据了解,关检合作“三个一”模式是海关和检疫部门进一步深化合作、支持外贸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有着积极意义。以前先报检后报关的两次申报模式变成了现在关检合作的“一次申报”模式,减少了企业数据录入时间、降低了潜在数据录入错误几率。同时,在查验中,海关与检验检疫双方工作人员“一次到场,一次开箱”,避免了企业反复调运集装箱、装卸、搬运货物,查验时间减少50%,有利于关、检、企三方共赢发展。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