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A股2014股权融资扫描:个股募资大幅缩水 再融资十倍于IPO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4日

    编者按
 
  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在于融资,而非投资。
 
  弄清主次之后,便明白一个道理,股市涨跌都不能说明其职能是否得到体现,发展是否健康。只有融资畅通、资金流向符合改革方向,才证明市场建设卓有成效。
 
  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饱受诟病的IPO圈钱现象明显收敛,个股募资也明显下降。而从资金流向来看,金融尤其当中的券商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要板块,这也和管理层金融改革的理念相符。它们仍将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
 
  仅仅盯着K线图,并不能真正看懂市场。
 
  导读
 
  与前几年相比,个股的募集金额出现了大幅下滑。2014年,在中小板登陆的国信证券是募资规模最大的,达69.96亿元。而此前的2011年,募资排名第一的中国电建,募资高达135亿元。
 
  本报记者 彭小东 上海报道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完成IPO后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权再融资、债权再融资、银行贷款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软件统计,股权再融资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从2014年1月1日至今年2月2日,A股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等股权再融资的总额高达7906.71亿元,是同期IPO融资规模790.91亿元的十倍左右。
 
  “这还是在IPO开闸后的数据,IPO暂停期间的再融资更加疯狂。”华泰联合证券一位熟悉增发业务的人士感慨,股权再融资对市场的冲击已经大于IPO带来的影响。
 
  本报记者以上述时间区间统计,2014年1月1日至今,A股共有147家进行了IPO融资,融资总额790.91亿元。其中有55家公司登陆上交所主板,融资381.2亿元;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的募资规模次之,分别是217.25亿元、192.46亿元。
 
  这是IPO募资规模的首次反弹。统计数据显示,IPO募资规模自2010年以来逐年下降,2013年更是完全暂停。经过证监会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及相关规则修改后,去年1月才得以重新开闸,但规模仍不及过去几年。
 
  与前几年相比,个股的募集金额也出现了大幅下滑。2014年,在中小板登陆的国信证券是募资规模最大的,达69.96亿元。而此前的2011年,募资排名第一的中国电建,募资高达135亿元。
 
  总体来说,尽管去年IPO开闸至今获得790.91亿元的融资,但与股权再融资相比仍是相形见绌,是后者的十分之一。上述统计区间内,仅定向增发一项的融资规模就高达7336.81亿元,这还不包括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等其他股权再融资方式。
 
  本报记者统计,在这个包括515家上市公司的“定增大家族”中,京东方A募资457.13亿元,位居榜首。
 
  此外,在上述515家公司中,大股东参与认购的有158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增发热”。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选择经历了由‘配股热’到‘增发热’的转变过程。”前述负责增发业务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在1998年以前,配股是唯一的股权再融资方式,直到2001年推出增发政策,这股“增发”热潮才得以兴起。
 
  如今再检视2014年1月1日至今的配股情况,可发现仅有15家公司进行配股融资,募资总额145.26亿元,不足定向增发的一个零头。其中募资规模最大的特变电工也只募集了36.59亿元。
 
  而选择公开增发的公司更是只有一家。上述统计区间内,仅有沧州大化选择公开增发,募资3.65亿元,其中大股东认购16.46%。
 
  本报记者了解,定向增发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其融资“门槛”更低,而且可以引入机构投资者,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所以,A股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而不是配股、公开增发。
 
  除了这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外,兼具股性、债性的可转债发行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成为增发融资外最受欢迎的方式。共有15家公司在上述区间内选择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420.99亿元。
 
  备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完成IPO后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权再融资、债权再融资、银行贷款等。本组稿件讨论的再融资范畴,均为A股股权再融资,包括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等。(编辑 陈昊旻)
 
  主板:陕西煤业IPO募资缩水近六成
 
  彭小东
 
  本报记者 彭小东 上海报道
 
  在2014年1月1日至今完成的147家A股IPO中,国信证券以69.96亿元的募资额位居榜首,陕西煤业以40亿元的募资额位居第二。
 
  其实对于陕西煤业来说,40亿元的募资额是多次调整后的结果。其募集资金多次更改,从最初公告中的172.51亿元缩减至98.33亿元,又最终降低至40亿元。
 
  “募资规模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受整个煤炭行业低迷的影响。”山西一位煤炭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对比陕西煤业前后发布的招股书可知,其2011年计划新发股份为2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172.51亿元。但在2014年1月8日披露的招股书中,发行新股的规模已经从20亿股缩减至1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也缩减至98.33亿元。
 
  从募集资金运用计划来看,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陕西煤业剔除了部分项目及缩减了个别项目的使用资金。
 
  例如,剔除了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合计16.6亿元;另将神渭输煤管道工程项目募集资金使用从之前的68.58亿元减至21亿元;公司还缩减了补充运营资金10亿元。
 
  尽管如此,陕西煤业去年1月28日正式登陆A股市场之后,其募集资金总额仅有40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仅为38.01亿元,远不如2011年计划的172.51亿元,与2014年1月计划的98.33亿元也相去甚远。
 
  除了陕西煤业,前述时间区间内IPO的煤企还有陕西黑猫。与陕西煤业不同,陕西黑猫的募资资金还有所超出预期。据招股书,这些募集资金将增资投入龙门煤化用于400万吨/年焦化技改项目。
 
  本报记者统计,2014年1月1日至今,申银万国“煤炭开采”行业中,还有远兴能源、露天煤业、爱使股份、冀中能源、新大洲A等5家煤企以定向增发的形式进行再融资。其中,冀中能源、露天煤业的大股东以现金方式参与认购,分别认购100%、15%。
 
  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家煤企增发获得的融资,仅有一家投向煤炭领域,而其他四家或是补充流动资金,或者是投向新的行业。(编辑 陈昊旻)
 
  创业板:碧水源78亿投41水务项目
 
  彭小东
 
  本报记者 彭小东 上海报道
 
  在证监会发布创业板再融资办法半年之后,碧水源一纸公告刷新了创业板再融资的新纪录。
 
  碧水源2014年12月27日发布调整后的定增预案称,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8.86亿元,用于“珠海市全市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等多个项目。
 
  “一系列国家支持政策的出台已经为污水处理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为行业全面高速发展带来战略性发展机遇。”碧水源在增发预案中表示,公司在增发后资金实力将增强,这有助于公司抢占市场资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这是自创业板再融资开闸以来最大的再融资纪录。这些资金将用于建设41个项目,包括4个BT 项目,5BOT项目,2个EPC+TOT项目,5个PPP项目和25个EPC项目。
 
  据了解,PPP项目是指公共基础设施一种项目融资模式。长江证券分析师邓莹认为,大量PPP项目的获得说明公司市场评价不断提高。
 
  除了碧水源,同属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三聚环保也发布了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8943万股,发行价格为22.3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三聚环保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自2014年创业板再融资开闸以来,像碧水源、三聚环保这样再融资的公司不下50家,包括乐视网、华谊兄弟、机器人等。
 
  而它们共同的政策背景是,证监会2014年5月发布《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符合一些资产、盈利指标才能进行再融资。例如,最近二年要盈利,且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又如,近二年按照上市公司章程的规定实施现金分红。
 
  具体到非公开发行股票,还要求特定对象符合股东大会决议规定的条件且发行对象不超过五名。如果发行对象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应当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编辑 陈昊旻)
 
  中小板:国信证券打破券商业IPO两年寂静
 
  彭小东
 
  本报记者 彭小东 上海报道
 
  2014年的股权融资市场上,券商业仍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行业。
 
  首先是国信证券IPO募资69.96亿元,打破了券商业两年来的IPO寂静。再是券商再融资政策放开,仅A股就有方正证券、招商证券、东吴证券、西南证券进行了定向增发,总计募资335.74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从2014年1月1日至今年2月2日,国信证券是A股唯一一家完成IPO募资的券商。
 
  根据招股书,国信证券拟发行股数为不超过 12 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 14.63%。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主要用于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业务的开展、子公司的发展以及相关创新业务的开展等。
 
  “国信的上市时机恰到好处。”在国信证券成功过会后,Wind资讯在研报中如是表述。
 
  本报记者了解到,分析师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感慨,是因为国信证券的上市,距离上一只券商股过会已有两年半之久。上一次券商在A股IPO,是西南证券在2012年5 月3日挂牌上市。
 
  在这长达两年半的时间内,券商只能以并购的形式进入 A 股市场,例如申万与宏源合并组成申万宏源,方正证券并购民族证券等等。
 
  直到去年9月19日,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显示出政策开始逐步放开。该意见要求,各证券公司要重视资本补充工作,通过IPO上市、增资扩股等方式补充资本,确保业务规模与资本实力相适应,公司总体风险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在券商IPO方面,证监会明确鼓励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IPO上市,取消“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成长性”两项额外审慎性要求,并简化有关程序,提高IPO上市监管意见书的出具效率。
 
  这些政策对于已经预披露的国信证券来说是直接利好。两个月后,即去年11 月 14 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国信证券首发申请获中国证监会主板发审委无条件通过,冰封两年半之久的券商IPO业务实现突破。
 
  除了政策利好,Wind资讯的金融研究员认为国信证券IPO“恰逢其时”还有一个原因——去年11月以来,券商板块走势气势如虹,多只个股一个多月以来涨幅超过 100%——12月19日上市的国信证券刚好搭上这趟末班车。从上市当日至2015年2月3日收盘,国信证券区间涨幅高达205.57%。
 
  前述统计区间内,券商业除了国信证券IPO融资外,A股市场上的方正证券、招商证券、东吴证券、西南证券选择了定向增发再融资,其中募资规模最大的是方正证券,达129.84亿元,其定增对象都是机构投资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前述区间内,券商业仅A股再融资上,规模就达到335.74亿元。
 
  一位有融资融券操作经验的人士分析说,券商再融资的欲望与去年年底的那波牛市有很大关联,券商两融业务增多增加了资金需求。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