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攻坚克难迈大步 赣南乡村气象新
——赣州市“三农”工作精彩点击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4日

 

    新型农村社区—于都县禾丰镇小西湖社区。 陈惟春 摄

    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莲花池畔暑风凉。(资料图片)   李伏学 摄

    于都县蔬菜基地。(资料图片)   李小华摄

    大余县南安板鸭厂晒场一角。(资料图片)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推广新户型。图为安远县欣山镇高排村土坯房改造点。薛玉娟 摄

    寻乌县杨氏果业生产车间一角。

    全南县南迳镇热水村温泉蝴蝶兰盛开。钟炆秦 摄

    现代农业—全南高山蔬菜托起绿色希望。钟炆秦 摄


    □记者严章文

    苏区振兴,步履铿锵;赣南城乡,生机盎然。刚刚过去的2014年,赣州市委农工部(赣州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体决策部署,紧扣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条工作主线,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抓手,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力促赣南乡村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精彩点击一

    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纵深推进

    新一轮环境连片整治开启

    立足统筹城乡发展,注重城镇村联动、产镇村融合,大力推进1744个(其中省批村点1120个、市县自建点624个)建设点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建设有规模、高集聚、服务好、功能全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强和谐平安乡村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全市已完成81个集镇综合整治,基本建成317个新型农村社区。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点共完成硬化干道934公里,硬化入户便道903公里,改水8.15万户,改厕8.03万户,拆除“空心房”608万平方米。同步推进干道沿线镇村联动建设,大广高速、厦蓉高速、济广高速和105、323、319国道、赣兴线等干道沿线镇村联动改造提升工作稳步推进。同时,积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我市通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引导改造户向城郊集中、向圩镇集中、向产业园区集中、向中心村(社区)集中建房,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这些集中建设点优化了城乡空间和生产力布局,科学完善了住房功能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了一批“五美四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和旅游新村、产业新村。

    精彩点击二

    铸就赣南特色:263万农民告别透风漏雨土坯房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头号民生工程,市委农工部勇当先锋,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帮建、社会参与、企业让利、特惠于民”的宗旨,遵循“与新型城镇化联动、与促进创业就业结合、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原则。一是起草了《关于帮助农村特困户改造危旧土坯房的实施办法》,切实帮助农村特困群体危旧土坯房改造,全年优先安排15811户特困农户改造危旧土坯房。二是及时出台了《全市2014年农村危旧土坯房精准改造实施意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规划、节约用地、集聚建房,着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功能完善、和谐秀美的集中建设点。2014年新建、维修14.28万户,累计改造63.08万户,263万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

    精彩点击三

    新常态下龙头企业达2468个带动农户105万户

    出台《赣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全年市财政共安排425万元,为22个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行贷款贴息。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832万元,位居全省第一,其中8个省级龙头企业获项目贷款贴息683万元,14个省级龙头企业获品牌奖励资金149万元。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2468个(含以木、竹为主的家具业),比上年增加35个;新认定省级龙头企业9个、市级龙头企业44个;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龙头企业89个,市级龙头企业213个。成立赣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全省集成系统培训,支持帮助企业争资争项和融资,龙头企业的自身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11.32亿元,新增15.68亿元;销售收入254.23亿元,上交税收4.69亿元,税后利润18.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93%、21.50%和30.16%。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05万户,比上年增加10万户,户均年增收3318元,比上年增长15%。

    精彩点击四

    农业农村改革风生水起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扬帆起航

    立足赣南市情农情,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农地怎么种、种养谁来搞、资金怎么融、乡村怎么建、服务怎么强、权益怎么保”等,精心谋划,积极探索。及时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赣州市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关于落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分工方案》《赣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组建方案》等政策性文件。认真做好联络协调工作,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六大方面23项改革工作。其中,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在全省率先“试水”;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成立攥紧了发展“拳头”;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正式启动。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项目1650个,安排项目资金1.53亿元。

    精彩点击五

    畅通农业农村融资渠道

    “财政惠农信贷通”活力显现

    印发“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解读宣传单10万份,在摸清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及资信情况基础上开展了授信工作,分解落实省批复我市2014年期第一批信贷规模7.75亿元。省级3970万元、市级1842.5万元及18个县(市、区)本级财政风险补偿金到位,县级合作银行全部开设了财政专户。截至12月底,全市合作银行为199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5.3亿元,占全市2014年期第一批信贷计划的68.39%,位居全省第一。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