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总量达1092家,列全省第二;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共为501户企业减免税收7.66亿元;2014年1月至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9.4亿元,同比增长20.4%……
一组组数据,清晰呈现出2014年我市经济运行的喜人局面。
2014年,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经济运行速度加快、结构趋优、活力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速度更快:162个市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在建
隆冬时节,寒意正浓,但在赣南大地处处可以感受到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潮。在中汽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建设现场,建设者提进度、抢工期,项目开工仅9个月就完成研发检测大楼的主体封顶;在安远县海拔1000多米的九龙山顶,工人们平均每三天架设一台风电机组,全部19台风电机组不久后将安装完毕。
《若干意见》政策助推下的赣州,已经成为极具潜力、极富商机的发展高地。机遇面前,我市始终把项目看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全市形成争分夺秒上项目、齐心协力抓项目的良好氛围。2014年,全市有22个重大项目、17家重点企业列入省专项调度;寻全高速安远至全南段、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全市379座重点小(二)型水库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交通、能源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市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在建162个,累计完成投资612.9亿元。
日前,总投资5亿元的赣州市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主要生产液晶显示模组,产品广泛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领域,预计达产后年主营业务收入达8亿元,并将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落户赣州。
2014年,像同兴达这样一大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优势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我市,全市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202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0个、竣工投产50个。从项目的质量和数量上看,都大大超过了往年水平。
“我们企业的用电需求很大,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帮我们积极协调,保证了充足的电力供应,企业得以顺利投产。”同兴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陶若谷说。
围绕项目用电、用地、用工、审批等节点难点问题,我市强化领导责任、完善工作台账、加强跟踪调度,推行项目推进责任制、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实行“一线办公、一线协商、一线调度、一线解决问题”工作法,推进项目快签约、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4年,我市积极推行“小微信贷通”“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融资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47亿元。安远县明达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由于刚刚进行了设备改造,原材料采购出现资金紧缺,当地政府及时提供“财园信贷通”贷款500万元,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项目就是生产力,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加快了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3000亿元台阶。
质量更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抛弃单纯重速度的发展观。2014年,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有中生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每吨氧化钇的价格在3万元左右,加工成陶瓷制品后价格可达15万元。2014年初,公司新添一条陶瓷粉末注射成型生产线,使稀土氧化钇的附加值提高到每吨20多万元。”赣州晶环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汉清说。
通过开发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我市稀土和钨新材料及其应用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已形成较为明显的优势产业集群。2014年,我市稀土钨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赣州“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玖发新能源汽车10个车型列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和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目录。
与此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在我市起步良好。2014年12月16日,赣州特产馆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1号店”上线试运营,首日推出的500份赣南脐橙开馆10分钟就全部售罄。该馆由市供销合作社组织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直供直销,进一步拓宽了我市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我市已引进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并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试点城市。
随着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纷纷出台对口支援我市的实施意见,完善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促使全市金融产业发展亮点纷呈。2014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38.8亿元,增长13.1%,税收增长45.6%;中信银行、九江银行、长城证券、 招商证券等纷纷进驻,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154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镇银行网点覆盖全市18个县(市、区),ATM、GRS、POS机和助农取款终端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和80%的村。
江西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是全省唯一、全国第九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2014年6月开业以来交易量已达10亿元。全省乃至周边地市多家中小微企业和小贷公司均在此成功融资。该中心董事、总裁助理秦平对中心的业务持乐观态度:“可以覆盖大概100家中小微企业,对促进我市金融资产的流通转化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提升有相当强的推动作用。”
后劲更强:先行先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脐橙飘香时节,定南公路口岸作业区正式通关运营。一个个满载新鲜脐橙的集装箱从这里出发,直通国外市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将有8万吨至10万吨的脐橙从这里出口,可直接节省商务成本1000多万元。这是2014年赣州推进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不沿海、不沿边,长期以来,赣州进出境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就必须开辟发展新途径,打造更快捷的内陆与沿海、沿边的物流通道。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赣州提供了内陆变前沿的千载良机。2014年,我市大手笔启动一系列先行先试平台建设,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揭开新的历史篇章:1月22日,赣州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保税区全面开建;8月28日,赣州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试运行,赣州进境木材由此实现进口全直通;进口水果、进口再生原料、进境饲料用粮谷等检验检疫监管区正在加紧认证与推进中。
两年多来,赣州共争取上级批复重大平台6个,其中国家层面批复赣州综合保税区,龙南、瑞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4个重大平台,省级层面批复了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赣州“三南”(全南、龙南、定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2个重大平台;争取国家层面批复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等34个试点示范事项。
先行先试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进一步激活了赣州的“造血”功能,为赣州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了解,仅赣州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全面建成后,每年就可为本地家具企业进口木材降低成本30亿元人民币,同时每年将至少增加20万个标箱空箱资源,可为外贸出口企业节省10亿元人民币的物流成本,大幅提升当地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
重大平台发挥“强磁场”作用,使赣州的产业承载力、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虹吸效应”显现,大项目注册进资、好项目开工运营、优强项目加速推进……赣南成为一个巨大的“兴业场”。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1户;201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525亿元,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2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可达730亿元,稀土、钨及其应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