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每次呼吸都是新的芬芳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曾艳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3日

    人们总是用“生态王国”来形容赣州这座城市,天蓝水清,绿意满城,城在绿中,人在景中……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赣州生态面貌日益变新,今年9月,赣州荣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生态文明正成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发展主题,让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愈加魅力四射。

    创建森林城市 共营美丽家园

    冬日的赣州虽有几分寒意,但市中心城区依然绿意盎然。自正式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赣州不断创新义务植树机制,加大增林扩绿力度,加快绿色崛起。从今年初起,市森林城乡办对全市造林整地进度实行每周一调度,并将进展情况向全市通报。

    今年2月26日,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冒着蒙蒙春雨,来到赣州市章江南岸二期防洪园林景观工程现场,参加新春义务植树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实现城市增绿、身边增绿、景观提升。

    冬日,走进龙南县城,处处山清水秀、绿意盎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自豪,开窗见绿,抬头见绿,处处是绿,龙南越来越美丽了。今年1月至8月,该县完成造林面积3.26万亩,其中山上造林完成2.92万亩,山下造林完成0.34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造林68万株。一个“山绿、水清、天蓝”的生态大县正悄然生成。

    一棵棵绿树种下去,回馈给人们的是一片片秀美的景致和一缕缕新鲜的空气。2014年,在全面推进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2886万株,完成造林任务61.5万亩。

    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我市将保护生态、增加绿量放在第一位,加大了市中心城区小游园的建设,以进一步扩大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绿化水平。目前,市中心城区共建成小游园12个,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为人民的娱乐休闲生活增添了好去处。

    截至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6.2%,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5.02%、人均公园绿地12.02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现代林业生态建设格局。

    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徜徉于赣州城乡,你会感觉每次呼吸都是新的芬芳。

    织就生态屏障 建设生态赣州

    如今的赣州,从城市到农村,树林绿化随处可见,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绿色已不仅仅是“养眼”的视觉传达,更是赣州保护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

    围绕《若干意见》中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的战略定位,今年,我市紧扣生态公益林、改造低质低效林、建设水源涵养林、打造乡村生态风景林和推进林业平台建设“五条主线”,不断构筑坚实的生态屏障。

    赣县南塘镇南塘村沙溪口低效林改造基地距离赣县县城39公里,连片的2000亩土地抬眼所及是郁郁葱葱的木荷树,阳光下,一道道绿浪依山势起伏,生机盎然,满目苍翠。“要不是低效林改造,就是再过10年,这些山头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场景。现在,山上的野生动物也多起来了。”赣县南塘镇林业工作站站长邓志明深有感触地说。昔日低矮的老头树通过低效林改造后,已是绿染青山,枝繁叶茂,平均树高七八米。目前,全市151个低质低效林改造示范点建设已全面启动,落实改造示范面积17000亩。

    作为良好生态系统的“标本”,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为保留生态系统自然本色,赣州积极划建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市已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6个,建成森林公园29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0个。不仅如此,我市还创新水源涵养林建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编制了赣江源、章江源和贡江源三江源头和17条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规划。

    保护生态环境  呵护碧水蓝天

    不久前,一个投资10亿元的生物柴油项目有意落户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考虑到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项目评审阶段被一票否决,不予入园。这只是为保护园区生态环境,被赣州经开区拒绝入园的项目之一。目前,赣州经开区的企业生产、取暖、供热均使用清洁燃料,新建项目的环评执行率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留得青山绿水,方能永续发展。我市将保护青山绿水作为执政良知,认真执行环评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环境准入条件。截至目前,我市拒绝或劝退污染大、限制类建设项目10余个,对4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环评报告做出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的决定,同时提请政府关停了南康区53家有色金属小加工企业。市本级共审批建设项目42个,验收建设项目24个,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我市在生态建设上做“加法”,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努力让赣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2014年,我市编制了赣州市生态创建三年规划,积极支持崇义县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石城县创建省级生态县。指导全市12个乡镇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乡镇申报省级生态乡镇、22个村申报省级生态村。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市级生态村创建,进一步保护赣南的青山绿水。

    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2014年,全市共安排减排项目85个,其中水污染物减排项目63个,大气污染减排项目22个。

    做好环境保护,赣州不断探索,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江河流域源头的保护,防治重金属污染。2014年淘汰了规模小、治污设施简陋的涉水小有色加工企业23家。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