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本报记者宋晓亮
金融(保险)业、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是2015年营改增的热门行业。这三个行业既是营改增的热点行业,又由于自身行业特点成为营改增的难点行业。三大产业不但体量巨大,对社会影响也极广,尤其是营改增推行到现代经济命脉且业务复杂的金融业说明税改已进入攻坚阶段。而金融业适用真正意义上的增值税依然存在不少困惑,存在实行简易征收的可能,否则金融业或有税负增加,而且推行过程也将极具挑战,考验着税改推进者的智慧。
金融业营改增左右为难
金融业实行营改增是不少已经推行增值税的现代服务业的愿望。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一位代表对本报记者的表述最有代表性,“一些现代服务类企业营改增后增加了负担。比如我们一些企业给银行做信贷评级,而银行是不提供增值税发票的。这样对一些评估企业影响很大,因为它们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跟银行相关的业务。如果金融业能纳入营改增,会令信用行业受益很大,否则即便是大的信用评估企业也很难享受营改增带来的益处。信用行业税负压力主要源于金融业抵扣不了,银行相关的业务是信用类企业最大一部分业务来源。”
从过去的某些规定来看,金融业营改增也许倾向“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这种计税方式简便易操作,但与营业税的区别不够大,也难以真正发挥增值税优势。
上述征税方式如推行阻力较小,但业内人士认为要发挥增值税的优点需推行更加规范的增值税,不过这对金融业并非易事。
“金融行业这么复杂,怎么搞营改增啊!我赞同对它们简易征收,更贴近营业税,国外搞特种行业营业税。如果营改增全面推进,未来地方的财力只能主要依靠中央转移支付或不停地调整分享比例,形成传统财政体制的回归。”湖北省地方税务局一位领导曾向本报记者如此表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也曾向本报记者表示,金融业真正实行增值税并不容易,其部分特定业务适合增值税。
增值税适用金融业是挑战
“金融业无法区分资源使用和风险投机的界限,况且由于经营业务对象特点无法凭发票抵扣税额。除非彻底改革以发票抵扣的方式,以专门的会计统计现金流量化,而现金流量化必须建立在账户流量检测上,而非发票抵扣上。目前世界仅有部分国家在金融业针对某些层次或部分业务实行增值税。税改不宜将推行过程拖得太长,建议加快推行,让企业和市场进行自我调整,而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好的税制具有稳定性和简易性,企业需要稳定。”厦门大学副校长杨斌对金融业营改增表示担忧。
“中国劳动密集型时代几年内就要过去,接下来必然是资本密集产品的时代,作为向技术密集型时代过渡的环节。此外,产能走出去必须有资本支持。除了出口信贷外,金融租赁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利于盘活产能过剩,还为飞机、高铁等走出去助力,营改增将对相关金融租赁行业起到有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一位副所长曾向本报记者表示了其对金融租赁服务的兴趣。
那国外又是怎样推行金融业增值税的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曾告诉本报记者,部分亚洲国家、澳洲、加拿大简易征收的增值税跟欧洲的增值税是有区别的,中国作为大国增值税改革应学习欧洲,其适合门类齐全经营复杂的经济体。金融业实行增值税在欧洲是享受“豁免的”,各国自主操作。中国更接近欧洲的情况,要完成“十二五”时期的营改增任务,简易征收是一个选择。金融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适用简易征收。
完全的简易征收是否能满足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呢?本报记者采访后发现,针对行业特点和现实需求与困难,不排除在金融保险业部分领域推行规范增值税,同时在其他领域实行简易征收兼容性税制的可能。
“业务方向主要面对自然人的企业,由于无法从自然人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金融企业的居民储蓄存款业务,在增值税环境下缺少抵扣进项税额的条件。这是企业的行业特点造成的。营改增后,金融保险类企业恐将面临着税负增长的局面。”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李晶告诉本报记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认为,如果相关行业税改久拖不决,要完成“十二五”的规划会有困难。按财政部规划和总局领导透露的信息看,邮电通信业、铁路业纳入营改增后,金融保险业、建筑安装业将是考虑税改的重点行业,不过建筑安装存在一定争议。2015年金融保险业如推行营改增,其他行业可能按简易征收办法。如果“十二五”规划不能完成,遗留的问题、等待改革的压力对经济发展将不利,会影响正常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