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徐金侦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8日
课程设计:彰显赣南特点
近日,上犹县梅水乡园村热闹非凡,不少村民家来了一批客人。这些客人是参加赣州市委组织部举办的体验式教学培训的学员。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教育干部尊重群众、热爱群众?如何进一步增进干群的鱼水深情?今年9月,市委组织部打破过去关门办班、填鸭式教学的模式,突出红色主题,创新平台载体,立足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满足各类干部培训需求,加大对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生态文明、重点工作等独特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创建以瑞金、兴国为主轴的红色教学点,以崇义、上犹为主轴的绿色生态教学点,以赣县、龙南为主轴的客家传统文化教学点,以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轴的重点工作教学点。为了“用好这笔财富、用活这些教材”,市委组织部依托驻市高校、党校以及相关部门的科研、学科、人才优势,组建一支多领域、多层次、多专业的干部培训课件研发团队,采取项目化运作、领题式开发的形式,集中研发一批符合和彰显赣南特点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题课件,增强了干部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生动、现场的教育培训方式令不少干部难以忘怀。近期开展的“把课堂搬进农家”的体验式教学培训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让参训干部在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感受赣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感受基层百姓的苦与乐。鲜活的教学内容、管用的培训方式,坚定了干部的理想信念,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达到了干部教育“既要感动一阵子,更要受用一辈子”的良好效果,“农家课堂”成了效果持久的“补钙”基地。
现场教学:快速融入群众
担任市园林局科级干部多年的陈鸿宾参加过很多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他说:“像‘农家课堂’这样的体验式培训,蛮新鲜,很实在,学习效果也比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更理想。”在上犹县粮食历史文化陈列馆,学员们为上犹的绿色生态深深折服。“生态资源是赣南的比较优势,我们要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给后代留下更多的绿色生态资源,为赣南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再立新功。”
据了解,此次体验式教学培训点设有上犹县粮食历史文化陈列馆、上犹江水电厂、上犹县梅水乡园村实训基地。在上犹江水电厂学习时,学员们了解到,当年为了国家“一五”重点工程尽快上马,上犹有5万多农民移民。赣南群众为了国家建设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学员们。
李拥军是该期培训班的学员之一,他说:“体验式培训绝非走形式。通过与村民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在了解群众所需的同时,也抹去了自身原有的浮躁。”
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赣南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农家菜园,学员们换上了雨鞋,挑起了畚箕,拿起了锄头,和村民们一起种辣椒、剥茶籽。“和村民在一起才知劳作的艰辛,也让大家体会到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的正确英明。”一名学员说。
夜色下的入户调查,让来自市委党史办的学员廖呈良体验了“夜打灯笼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到村民家走访,既是践行群众路线,也是一种社会调查,能够了解现在村民的生活状态。” 在村民黄才志家,廖呈良和他探讨了园村的茶业发展,“园村茶叶历史悠久,看看能否在精品上多下工夫。”
“家里的收入情况怎么样?还有哪些困难?”“土坯房改造完成了,补的钱都领到了吧?儿子经常回家来吧?”……声声问候,透出浓浓情意。
现场体验使学员的思想观念悄然转变。历史和现实的贯通,干部和群众的联系,被越来越多学员“悟透”。
学员们都说,体验式培训,能够帮他们快速融入群众中,在农家这个特殊的课堂里,找寻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补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之“钙”。
“给干部‘补钙’,‘钙源’在哪里?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之中,就在党的群众观里面。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基层重在心入,联系群众贵在连心。我们希望通过体验式培训,增强干部和群众的鱼水之情,增强干部和群众的同心、同责和同感。”赣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黎说。
从课堂到现场,从观摩到体验,一路走来,一路感动。
互动实训:汲取不竭动力
11月13日,在园村实训基地,第六期49名学员分别住进了不同的村民家中。整洁的房间、干净的被褥、冲水式卫生间……面对几十户村民的新房,学员们感慨赣南农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梅水乡党委书记罗华志对记者说:“这要感谢《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园村到目前共有300户村民进行了土坯房改造。”
园村村民黄才珍接到通知,新一批学员将来他家,之前,他家已经住过一批学员,通过一起生活,一起劳作,黄才珍完全改变了对干部的印象,他说:“说实话,以前总感觉干部都是高高在上,不好交流。通过接触才发现,其实为了农民致富,他们想了很多点子,干了不少实事。”
饭桌上、稻田间、小道旁、广场边……在园村,处处能看到干部和群众拉家常、同劳动的身影,处处能听到村民的欢声笑语。“干部就是要和群众交朋友,工作才能接地气。”廖呈良说。“希望多来点干部,他们见识广、能力强,能帮助我们改进生产方式、创新发展思路。”黄才珍说。
体验式培训,不仅让干部和村民有互动机会,而且带动村民改变着生活方式。“之前村民余世侔家还是用老式厕所,因此没有安排学员入住。看着其他村民家住进了干部,他主动改水、改厕。村民何家英家还装起了热水器和浴霸,主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还有什么比村民自己要改变自己效果更显著呢?这也是体验式教学给我们的额外收获。”园村议事会理事长黄才谋说。
一次农家行,一生鱼水情。
三个月前参加体验式培训的第一批学员、赣州市总工会干部杨兴国,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在村民家中接受互动教学的情景,他说,融入群众,使他汲取到投身事业、为民服务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