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参与“沪港通”不可不知的交易魔鬼细节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8日

    杜卿卿

  沪港通正式开通,能否稳步推进,细节不容忽视。开通首日,汇率问题就成为市场焦点,资金南下是否“未买先亏”也引发热议。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结算等在收市后对市场疑问给予了解释和回应,问题总算有了答案。

  汇率只是不确定性因素之一,目前沪港两地市场存在诸多差异,投资者在不了解或不习惯这些“注意事项”的情况下投资交易,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魔鬼细节”

  11月17日下午,中国证监会以微访谈形式提示投资者,两地市场存在诸多差异,需充分了解并谨慎投资。

  一是交易时间。港交所交易日9:00~9:30为开市前时段,9:30~12:00为上午交易时段,13:00~16:00为下午交易时段。需要注意的是,在圣诞、新年、农历新年前夕,仅有半天交易。

  二是涨跌幅制度。沪市对股票、基金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港股则不实行涨跌幅制度,个股价格波动可能更加剧烈。

  三是日内回转交易。在内地A股市场,实行T+1交易制度,香港实行T+0。

  四是股票交收时间。内地A股市场结算周期一般为T+1日,也就是当天卖出股票,第二天收到款项。

  与此不同,香港市场证券结算与经纪商之间的结算周期为T+2日,投资者卖出股票后,至少需要2天才能收到款项。

  五是股票报价显示。内地与香港对上涨和下跌的标注颜色不同,忽视此不同可能会造成损失。

  六是每手交易单位。内地每手交易统一为100股,香港上市公司可以自行设立不同数量的每手股票交易单位,没有统一规定。

  七是报价价位限制。港交所市场不同港股股价价位依据股价而定。股价越高,报价价位越大。内地市场在价格涨跌幅限制之内的申报为有效申报,超过为无效申报。

  八是停牌制度。港交所规定,在交易所认定要求的停牌合理且必要时,上市公司方可采取停牌措施。而且,港交所对停牌没有量化规定,只是确定“尽量缩短停牌时间”的原则。

  九是退市制度。A股市场有风险警示标记,但港交所没有风险警示板。港交所采用非量化的退市标准,且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拥有相对较大主导权。

  沪港“特别规定”

  港股通交易有特别要求,在交易方式上,限于参加港交所自动对盘系统交易,使用竞价限价委托或增强限价委托;但碎股仅能通过港交所半自动对盘碎股系统卖出,不能买入。而且,港股通禁止裸卖空、暗盘交易。

  权益证券方面,因权益分派等取得港股通之外港交所上市证券或认购权利凭证,可卖出但不可买入;取得的非港交所上市证券,不可通过港股通买卖。

  沪股通也有特别规定。沪股通交易采用竞价交易方式,暂不参加大宗交易;其交易申报采取限价申报,暂不采用市价申报。

  权益证券处理方面,因权益分派等取得沪股通之外的上证所上市证券,可卖出但不可买入;取得的非上证所上市证券,不可通过沪股通买卖。

  沪股通投资者可以按照香港市场模式开展保证金交易和担保卖空,但应当符合上证所规则中的标的范围、比例限制、申报要求等规定;不完全适用A股融资融券的规则。同时,参与沪股通不得进行裸卖空、回转交易和暗盘交易。

  另外,港股通下,境内公司行为资金、风险管理资金的交收期为T+1,交收时点为10:30;证券组合费的交收期为T+1,交收时点为18:00;交易净应付资金的交收为T+2,交收时点为10:30;交易净应收资金的交收期为T+2,交收时点为18:00。中国结算保留根据需要调整上述交收时点安排的权利。

  关于证券交收周期,中国结算根据清算结果于T+2日进行证券交收。

  附表 沪港两地交易制度差异

  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

  交易时间9:30~11:30、13:00~15:0 09:30~12:00、13:00~16:00

  9:15~9:30为集合竞价9:00~9:30为开市前时段

  圣诞、新年、农历新年前夕仅半天交易

  涨跌幅有涨跌幅限制无涨跌幅限制

  日内回转交易T+1T+0

  股票交收时间T+1日T+2日

  股票报价显示红色代表上涨红色代表下跌绿色为上涨

  绿色代表下跌备注:可设置颜色显示

  交易单位每手统一为100股每手数量可自行设置

  报价价位限制在价格涨跌幅(10%)股价越高,报价价位越大

  以内的为有效申报

  停牌制度不同情况有不同要求对停牌时间没有量化规定

  退市制度有风险警示无风险警示

  资料来源:上交所发布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