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7日
经济观察网记者 梁嘉琳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16日在一场学术研讨活动期间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2015年负面清单可能会首次新增外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的内容。与此同时,上海也在向国家争取,在上海选择一两家机构,提升外资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
郑杨是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主办的“深化自贸区金融改革,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上作此表述的。他进一步说,关于提升外资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作为我国对外BIT(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包括自贸区(Free Trade Area)一些谈判的安排,国家也在考虑。“我们现在也在争取……能不能在上海选择一两家机构进行突破。谈判还有很长的时间,我们可以试起来,行或者不行,咱们心里有底了。”郑杨说。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研究》,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外商投资准入限制严格,其中,外资并购中资银行持股比例单家不得超过20%,多家累计不得超过25%;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3%(实际已放宽到49%),不得从事A 股交易(已试点有条件放开);保险业中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处副处长闫敏对此建议:“我国下一阶段,亦应逐步提高外资持股比例,落实国民待遇原则,最终取消外商投资于中国金融业的持股比例限制。”
本周(11月14日),自贸试验区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共同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上海自贸区一年运行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估结果正式公布。这些第三方机构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投资咨询公司。普华永道认为,通过一年的运行,自贸试验区金融监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上,解决金融市场活跃与风险可控两者间的平衡,进一步完善与落实金融领域创新,建立与金融改革一揽子整体配套的新制度,释放了金融创新的活力。
但经济观察报此前从上述第三方评估机构获悉,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进度不容乐观。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证监会在自贸区挂牌当天出台的5条支持上海自贸区的政策,这5项政策的具体细则却一直未能揭开神秘面纱。“央行30条”中提及的“探索投融资子汇兑便利”的具体内容——个人境外直投、区内企业境外母公司可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也有待资本市场支持自贸区建设的实施细则出台后才能落地。
对于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困难、障碍,郑杨作出回应称,自贸区的改革受到政策和社会大众的支持,这些困难、障碍正在逐步减少。具体而言,第一,上海的金融监管能力还是要逐步拓展。“这一块对我们来说压力也比较大。这个金融安全网建立不起来,这方面我们步子还要慢一些。”第二,上海要尽快把上海人民币的在岸市场建立起来,来引领海外市场(离岸市场),金融产品和创新要做的更多。第三,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服务水平还要提升,包括简政放权,要求事先审批的内容放在事后进行。
最后,郑杨强调,上海要加强和中央的管理部门的汇报和交流,争取更多金融改革的措施放在上海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