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1日
| 努力为赣南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 |
|
——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10日) 史文清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隆重表彰我市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高扬尊师重教、科教兴市的风帆,加快推进改革振兴。在此,我代表中共赣州市委、市政府,向躬耕杏坛、呕心育人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赣州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
30年前的今天,新中国广大教师迎来自己的第一个节日,开启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新篇章。赣南自古就有崇文重教之风,耕读传家是客家人最鲜明的文化传统,赣州文庙、潋江书院等众多人文古迹,都深深镌刻着赣南人民重视教育、尊敬师长的历史印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州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2012年6月28日中央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赣州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加快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赣州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高兴地看到,赣南老区教育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教学条件显著改观。《若干意见》实施两年多来,扎实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全市多方筹集建设资金5.85亿元实施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市财政投入6亿元启动赣州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市区财政统筹安排1.14亿元开展教育云工程试点工作;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98.7万平方米,基本消除D级危房,2.1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结束了睡地板的历史,“上课租民房,马桶摆墙角”的心酸困境一去不复返。教育体系日臻完善。义务教育不断巩固提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赣南教育学院顺利改制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赣南医学院成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初步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赣州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特色亮点异彩纷呈,尤其让人振奋的是,今年全市高考一本、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均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学科平均分、重点院校录取人数等指标大幅提升,19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是恢复高考以来我市考取这两所大学人数最多的一年。赣州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政策如此之优、投入如此之大、发展如此之快、势头如此之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赣南蝶变的教育板块,赣州气象的教育篇章,源自于《若干意见》的政策效应,源自于全市上下的协力同心、苦干实干,源自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奋力拼搏。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为振兴赣南教育,你们或怀揣梦想,扎根山区,无怨无悔;或苦心孤诣,以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和高尚的品格,为孩子启迪智慧、点亮心灵;或满怀热忱、不畏艰辛,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虽然角色各异、岗位不同,但都捧着一颗滚烫的心,都有着潜心教书、精心育人的崇高信念,有着甘为人梯、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有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至高境界,集中彰显了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展示了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刚才听了几位代表的发言,深有感触,你们的事迹感人至深、精神令人景仰。你们无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加快教育振兴、铸就赣州气象的有功之臣,全市人民感谢你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努力为赣南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为振兴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一,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道贯古今,化育天下。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赣州有近200万在校学生,发展教育是加快振兴的稳固基石和重要支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把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推进振兴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所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空前的。要一以贯之,坚持不懈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综合运用法规、政策、公共财政等手段,大力支持和引导促进教育持续发展,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使教育事业在更加充分的阳光、雨露、养分滋养下,生机勃发、枝繁叶茂。
第二,要更加重视立德树人。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是古人倡导的“三不朽”之首。蔡元培先生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于个人、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着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坚定理想信念、锻造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结合赣州实际,传承红色基因,让孩子们从光荣革命传统中、从振兴发展变化中,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炽热情怀。英国著名诗人艾迪生说,教育之于人,有如雕刻之于大理石。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做振兴发展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过去相比,今天的教育,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要求、内涵都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交织,教育领域新旧矛盾叠加,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今年初,教育部和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为赣州教育改革创新搭建了宽广平台。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加快推进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先机,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突破。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时代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青少年学生创新创造的梦想和勇气。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要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振兴发展需要,加强校企紧密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大批量培养熟练的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学体制,积极探索运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清代学者何启说:“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教育公平是人生起跑线上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重视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我们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要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各类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幼儿园入园难、城区学校大班额、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要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国以人立,教以师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殷切勉励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这里,向全市广大教师提几点希望:
一要秉承师道。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树人。一片赤诚育桃李,三尺讲台写人生。希望广大教师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把传承知识、塑造灵魂、实践理想作为最高追求,坚持以言传道、以行垂范,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绽放绚丽光彩。尤其是面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面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惑、彷徨与失落,要善于帮助他们澄清模糊认识、明辨是非荣辱,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要涵养师德。《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叫做“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意思是说,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不少,能够教化人生的老师不多。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教师的影子。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甚至可以影响一生。因此,我们的课堂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道德的接续、人生梦想的起航。广大教师崇德重义、向上向善的言行,能够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成为现实社会中的一泓清泉。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希望广大教师自觉修养师德,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以德润身、以行立教,甘当人梯、乐于奉献,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引导人格,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做美好价值的弘扬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成为学生的道德标杆和品格楷模。
三要锤炼师艺。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不学习就会落伍,就难以胜任岗位、肩负重任,正所谓“学高”方能“为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希望广大教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引知识之清泉、集百家之所长、采教学之富矿,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以扎实学识、精湛师艺赢得学生尊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要富有师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倾注的爱有多深,灵魂就能雕琢得多美。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教育手段如何更新,教育事业用爱哺育、用心浇灌的本质不会改变。希望广大教师争做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真理、真言、真行教化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教师得到尊敬,教师所传授的道理和知识才能得到尊重,全社会才能形成崇教尚学的良好风气。曾子避席、张良拾履、程门立雪等尊师敬师的典故,流传至今,教益后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之风,着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形成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尊重教师的浓厚氛围,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尤其是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住房、工资、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政策倾斜,让他们安心教书、潜心育人。今年,市里在已建1830套教师周转房基础上,统筹安排资金7.3亿元,支持各县(市、区)面向农村教师建设1000套教师周转房,并为住房困难教师提供7200套公租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推进,切实帮助广大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强化舆论引导,广泛宣传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教育事业发展。
老师们、同志们,事业发展,系于教育;三尺讲台,攸关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肩、奋发努力,共创赣州教育事业新辉煌,为改革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衷心祝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