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张惠婷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9日

8月28日,驾驶员在用充电桩给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充电。据了解,该公交车是以天然气作为发动机能源,配合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辆的新型环保公交车,与目前使用的公交车相比节油率在30%以上。目前,该车在我市中心城区K1线路试运营,未来将大批量采购投入使用。记者郭芷汇 摄
“赣州生态保护得很好,环境很优美,空气很清新,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上个月,来自15个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的22名驻华使节在我市开展“2014驻华使节赣州行”活动,他们对赣州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赣州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近两年开展的低碳城市试点密不可分。《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州以入选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努力探索符合赣州实际的低碳发展之路,低碳、生态、宜居的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工业低碳化 让生产更绿色
“新上了两套环保设备,能够使我们废水中的砷达到合格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气也可以循环使用。”大余县伟良钨业有限公司生产部工程师杨和昌说。
这家有20年历史的钨加工企业去年投入3.5亿元实施退城入园整体搬迁和技术改造,目前环保设备已进入试运行,预计下月可全面投入使用。
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曾是伴随赣州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三顶“高帽”,如今这些传统产业正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不约而同地向低碳化迈进。
处在新型工业化关键时期的赣州,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定型,产业建构后发优势相当明显。利用低碳城市试点契机,赣州大力推动工业低碳化,寻求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损害小、经济产出高、经济结构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赣州一方面推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另一方面,借助传统产业的资源基础,将目光瞄准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方式从初级加工、资源简单利用向精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转变。
从事锡锭加工的南康开源矿业有限公司,早期受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资源利用率低等因素制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为改变这一现状,该公司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澳斯麦特炉精锡冶炼生产线,可充分回收废原料里的金属。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61.5亿元。
如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四大新兴产业在赣州初具雏形。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三成,已成为拉动赣州工业发展的“强军劲旅”。
今年上半年,赣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的水平,推动了全市工业增加值13.1%的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降能耗取得明显成效。
开发新能源 让空气更清洁
“安装有补贴,用电更稳定,多余电量卖给国家还能补贴家用,光伏发电好处真不少。”近日,兴国县潋江镇居民方勇安装的屋顶小型光伏电站开始并网发电。像这样一个5千瓦的光伏发电设备,年发电量可达5500千瓦时。他预计通过出售余电,大概六七年就能收回成本。
去年6月,赣州启动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太阳能这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赣州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长期保持在93%以上。同时,赣州新能源开发潜力也很大,太阳能总储量和浅层地热资源储量均居全省首位。
今年1月,赣州入选全国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将能源开发推向了低碳化、清洁化、高效化的新阶段。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赣州积极推动新能源资源、技术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应用,大力推广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等发电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
在海拔1312米的于都县屏山牧场,全省首座高山风电项目——屏山风电场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该项目是2013年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上的签约项目之一,计划今年底投产。并网发电后,与同功率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5万吨,为8.5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能。该风电场还将结合屏山牧场旅游、野生植物、农副产品等资源,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依托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优势,赣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发电机组集成项目、安远县九龙山风电项目、崇义县上堡风电场开发项目、深圳豪鹏科技清洁能源系统制造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对这些项目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优先安排。
这些辐射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必将开辟赣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天地,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碳汇水平 让城市更生态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森林是最天然的“吸碳器”和“固碳机”。农业既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又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
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赣州因地制宜深挖绿色内涵,以“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乡”工作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低碳农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两大体系,提高碳汇水平。
在瑞金市洁源村洁源农业观光园,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五色圣女果、迷你小西瓜等10多种特色果蔬新鲜诱人,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采摘品尝。观光园技术员刘小荣介绍说,这种栽培技术不施农药、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无公害果蔬。
凭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赣州打造了洁源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低碳农业基地,开发了赣南脐橙、宁都黄鸡、会昌米粉、崇义酸枣糕、石城白莲等一批低碳农产品品牌,脐橙、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低碳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此外,赣州联动农业产业发展“猪─沼─果(菜、茶)”工程模式,初步形成了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有机肥快速生产及合理使用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增强农业碳减排能力。
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赣州加强“森林乡村”、“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公园”等10项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市中心城区“三江六岸”绿道网络建设,抓好高速公路通道绿化提升和废弃矿山复绿,逐步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大绿化格局。
为进一步发挥碳汇效益,赣州还组建了赣州环境能源交易所、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等专业化市场平台,探索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林权、水权交易等生态资源交易,推动生态效益评估、碳减排指标有偿使用。
“低碳”两字,正释放出强大的绿色财富,诠释着生态与发展的双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