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5日
经济观察网 张志亮/文 一笔10亿元的大型企业贷款,通过银行无形的手腾挪,变成了上百笔低于500万元的小额贷款,给到该企业的子公司、孙公司,并名正言顺的列入该银行的零售业务,并不占用存贷比的考核。真可谓是一箭多雕。
而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某个银行的妙笔生花,而是已经演变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区别无非是贷款总金额的大小和分拆笔数的多寡罢了。
殊不知,在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贵越发突出的今天,这已经严重触犯了国家相关政策的“红线”,并挤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间接抬高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也给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困扰。
一个可以佐证的悖论是,大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可谓是年年大幅上升,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却是一年高过一年,其中的奥秘,谁又能说与银行们通过分拆大、中型企业的贷款额没有关系呢。
今年上半年央行[微博]发布的银行贷款投向数据显示,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17 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5.6 个和2.3 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7 个百分点。上半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3%,比上季末高0.2 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03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6 亿元,新增贷款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32.5%,比一季度末占比高2 个百分点。
这可以说是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可现实又如何呢?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仍然此起彼伏,尤其是在今年有越发严重之势。
除了民间和业界,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小微企业融资而疾呼,仅在七月份就四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问题,并出台了十大硬举措。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一行三会等八个部门被点名去督办。而在之前针对银行的“两个不低于”(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更是成为硬性指标。
然而令我们费解的是,缘何银行通过拆分方式,虚增小微贷款额度呢?我们认为其核心就是利益驱动。
作为金融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银行“嫌贫爱富”的心态还没能根本改观,争夺大型企业这些豪门大户依然是很多银行的核心业务。尽管贷款给大型企业的利率并不高,但是与小微企业的贷款相比成本要低的多,利润也相对稳定。更重要的是监管层不鼓励向大型企业贷款的前提下,银行这样做讨好了大型企业这些客户。
同时,在贷款刚需旺盛,额度受限的情况下,分拆大、中型企业贷款为小额贷款还能便捷、安全的完成监管层要求的“两个不低于”指标。从而腾出更多的资金,去用于那些有着高利润的同业业务,而小微贷的贷款指标则被进一步压缩。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银行的这种做法,还能骗取国家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各项优惠政策,如定向降准、贷款500万以下的不计入存贷比考核等等。
真可谓是,利益驱动之下必有勇夫。本被寄予厚望,应该充当小微企业融资排头兵的银行们,需要反思这个问题,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纵观整个企业融资的链条生态,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事关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