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31日
□综合记者报道
振兴发展,奏响赣南老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人旋律;高温酷暑,挡不住探访者深入基层一线的前行脚步。
7月28日,顶着烈日,冒着高温,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等省直新闻单位的30余名记者走进赣州。此行深深吸引他们的,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两年来收获的喜人成果和发生的巨大变化。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民生问题加快解决,造血功能显著增强,发展瓶颈逐步破解,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先行先试活力迸发,基层基础愈加牢固,思想观念深刻变革,赣南大地从思想理念到行为取向,从目标路径到发展态势,从投资环境到干部作风,从本体认知到外在形象,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化茧成蝶的深刻巨变中,形成了恢宏壮观的“赣州气象”。
用心感受,诉诸笔端,摄入镜头。7月30日,采访团记者深入赣南农村社区、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实地走访体味,细心捕捉一个又一个鲜活场景,深入了解振兴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带来的变化,探寻变化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政府效能的提升和干部作风的转变,是推动赣州经济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特别是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给工业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在政策“洼地效应”的刺激下,赣州企业鼓足干劲、加快发展、亮点纷呈,带动赣州经济加速腾飞。深入工厂企业,关注经济成长,感受振兴发展中工业转型升级的脉动,成为央媒记者们走进赣州的重要一站。
当天上午,经济日报采访组一行集中采访了赣州市发改委、工信委、商务局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赣州经济两年来提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政策红利所释放的巨大效应。经济日报社江西记者站站长赖永峰感叹,放在中国经济版图的全局来看,赣州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
总投资约100亿元的中汽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自今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硬件设施已初见雏形。在现场,项目负责人告诉赖永峰,项目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推进,关键在于政府的高位推进和强力配合。赖永峰认为,“政府效能的提升和干部作风的转变,是推动赣州经济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江西金力永磁科技有限公司和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经济日报采访组下到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和一线员工交流。采访结束后,经济日报记者刘兴说:“赣州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下足了力气、下足了功夫,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路上走得稳健而不乏亮点。”
“《若干意见》为赣州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赣州良好的干部作风,则为招商安商营造了优越的‘软环境’”
《若干意见》带来真金白银,企业发展成绩喜人。在江西青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冰峰介绍说,《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赣州市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符合政策企业减按15%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仅这一项,公司就可以享受减免7000万元的税收优惠。“这意味着我们企业能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推进科研创新,使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在场的记者鼓起掌来,并纷纷就企业发展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地方政府在哪些方面提供扶持进行采访。听完企业负责人介绍后,江西日报记者林雍说:“赣州的发展趋势喜人。通过采访,我发现,《若干意见》为赣州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赣州良好的干部作风,则为招商安商营造了优越的‘软环境’。”
夏日炎炎,当天赣州气温高达38℃,地面温度超过40℃。在中汽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建设现场采访的江西日报记者张雪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尽管如此辛苦,张雪却毫无倦容:“这次来赣州采访,虽然是第一天,但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红土地那股时不我待的豪情。很高兴这次能来赣州,我为自己能亲眼见证赣南振兴发展的成就而骄傲。”
“从华屋的变化,可以看出《若干意见》给赣州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和中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
顶着烈日,光明日报采访组一行来到瑞金市。
一抵达瑞金,来不及休息,采访组一行就直奔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和沙洲坝革命旧址群采访。在“一苏大”旧址、“二苏大”旧址和红井等景点,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后,第一次来到赣州的光明日报记者李晋荣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她说:“以前对赣州的印象只停留在历史课本中,今天在红色景点实地采访,我对赣州红土圣地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中央出台《若干意见》扶持老区振兴发展的深意有了更深的体会。”
中午稍事休息后,光明日报采访组来到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采访。一到这个红色村庄,光明日报社江西记者站站长胡晓军赶紧拿起相机,拍下该村开展危旧土坯房改造后新建楼房和留存土坯房的对比照片。采访组来到村民胡冬娣家中,与当地村干部、驻村“三送”干部和村民愉快地交谈起来。“三送”干部如何取得村民信任?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如何落实好《若干意见》政策,让村民得到更大实惠?……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采访组问得非常仔细。随后,他们踏上后山新建的观光过道,实地谒访了17棵“信念树”。
胡晓军说:“到基层一线实地采访,感受就是不一样,从华屋的变化,可以看出《若干意见》给赣州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和中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
当天,人民日报采访组冒着高温酷暑,深入乡村小组、企业车间,捕捉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鲜活场景和生动细节。尽管多次来到赣南采访,但人民日报记者任江华依然感慨良多,他说,《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赣南发生的变化深刻而巨大。“红色基因在这片红土地上代代相传,不仅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融入人民血脉传承至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