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感恩奋进的力量
我市干部群众奋发图强聚力振兴发展综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4日

    □综合通讯员 记者曾艳

    六月,满怀着希望与梦想。在这个特殊的时节,我们又迎来了这个让人铭记的时间节点。2012年6月28日,《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开启了赣南人民的幸福梦。

    两年来,渴望发展、盼望发展的赣南儿女将感恩之心化为披荆奋进之力,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积极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家园。

    两年来,全市上下真抓实干,苦练内功,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大项目落户赣州、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在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的多重关怀下,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激越的鼓点声中,赣州在感恩中奋进,在奋进中感恩,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赣州正阔步前行。

    百姓饮水思源 化感恩为奋进

    40余万户危旧土坯房改造户住进安居房,2014年全市将完成剩余部分改造;184万村民喝上放心水,今年年底前,全市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7.1万户不通电山区居民用上了电,35.11万户低电压农户用上稳压电……《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赣南的老百姓得到了真切可触的实惠。

    一系列突出民生问题的解决,极大地凝聚了民心民力。感恩是铭记,奋进是回报。朴实真挚的赣南老百姓“饮水思源”,将一颗颗感恩之心,化作了发展新生活,开拓新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安远县新龙乡田心村,村民们正在桂花基地忙碌不停,有的用竹竿把丹桂树扶正、扶直,有的为桂花树松土浇水,绿油油的苗木充满活力。

    “两年来,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群众渴望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了。”该村老党员欧阳邦基说。如今,田心村引进了香樟、桂花120亩,采取“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村民们纷纷加入种植。

    知恩、铭恩、报恩,走马3.94万平方公里的赣南大地,处处可见老百姓发展生产、开拓进取的动人画面。

    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我市党员干部们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农村基层理清发展思路,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实际困难。

    大余县青龙镇二塘村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交通条件等各方面对发展农业产业有很大的优势。村党支部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花卉苗木、养殖业、果业、商品蔬菜四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

    村“两委”班子的党员干部们积极动员农户以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推动产业发展。目前,二塘村已完成土地流转1380亩,发展苗木产业800亩,蔬菜产业260亩,果业320亩。2014年1月至5月,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250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5%。

    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理想,更寄托了赣南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切渴望。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齐唱幸福歌,合力共圆振兴梦,赣南大地处处涌现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感人场景。

    今年一季度,赣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6%,增速列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2.5%,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聚力项目建设 振兴发展活力迸射

    《若干意见》为赣州量身订制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为赣州大项目注册进资、好项目开工运营、优强项目加速推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以项目落地为引领,阔步走进项目建设的发力年。

    6月18日,在瑞金市安讯集团线缆线束产业园,记者看到,园区内车来车往,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已投产的厂房内,机器轰鸣,加紧生产。安讯集团线缆线束产业园由6家企业抱团兴建,总投资10亿元。“今年年底,6个抱团企业将全部进驻开工投产。我们一年的生产值不低于20亿元,两税不低于2000万元。”安讯集团拓展部经理曾健鸿告诉记者。

    项目建设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两年来,广大干部群众提振精神、砥砺奋进,千方百计吸纳项目、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大力推进项目建设。2014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工程项目169个,总投资2597亿元。

    从投资1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基地项目,到投资110亿元的北斗产业园项目,再到投资100亿元的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百亿元项目累计叠加,极大地扩大了赣州的有效投入。

    与此同时,赣州进一步发挥政策效应,积极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发对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的项目。今年我市组建了23支专业招商小分队,重点瞄准长珠闽地区,紧盯国内外500强、全球行业50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关键性、带动性项目。

    今年1月至5月,全市共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0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6个,亿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占总进资的83.59%,同比增长71.45%,充分显示出今年以来,我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进资进一步加速,大项目建设步伐迅速加快。

    不仅如此,赣州还积极构建产业发展平台。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赣州市国字号的产业平台达到了5个。

    一个产业平台吸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所取得的效应是加法,而在一个设区市,5个“国字号”平台相继获批,则将“加法效应”升级为“乘法效应”。这些“国字号”平台的相继获批或建成,吸引了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赣州,在这些重点项目的引领下,赣州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30%。如今,赣州呈现出新建企业纷纷落户,现有企业不断追加投资的良好局面。

    这是赣州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期,今年一季度,全市有125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开工率74%,完成投资125.3亿元。这些在建或已建成投产的重点工程项目,呈现出极强的辐射带动力和集聚优势,为我市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积蓄了势能。

    政府真诚服务 传递发展正能量

    企业是经济的根基和脊梁。企业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会稳定,民生才得保障。赣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需要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着力做好“服务”“扶持”文章,和企业一起破解难题、把握机遇、发展共赢。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搭建企业高效发展的平台,真诚服务企业。

    会昌县把服务贯穿到安商、稳商、富商的每一个环节,对所有落户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要求对口服务单位随时了解企业动态,大到办证办照、融资贷款、招工用工,小到杆线迁移、环境卫生、子女就学,都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

    大余城丰织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资企业,80%产品出口欧美市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从决定投资、厂房租赁到开工投产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

    “这得益于当地提供的专人全程服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企业很有信心在大余长期发展下去,我们的生产规模也会不断扩大。今年力争完成200万件的成品出口。”公司经理助理何金星表示。

    今年,我市全面推进“项目落地年”活动,对引进的每一个项目,从意向洽谈、项目评审、合作签约、审批帮办、开工投产、经营扩产,始终有一套班子为其提供“一对一”保姆式跟踪服务。仅今年前4月,我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家,增资外商投资企业16家,累计合同外资29374万美元,同比增长35.82%,引进了投资500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18家。

    江西(于都)奥科特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光源电气产品企业。前段时间,企业准备新上一个LED项目,但是遇到了资金难题,当地政府了解后,积极联络协调,为企业注入了500万元财园通信贷资金,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在振兴发展道路上,我市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政府的角色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政府“亲商、爱商”的诚意也推动了振兴发展。

    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2.51亿元,增速列全省第二。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45亿元,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记者手记: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开启了赣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这两年来,全市干部群众感铭党恩,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两年来,赣南老区的变化有目共睹:基础设施不断推进、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生活环境有效改善、政府效能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振兴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赣州正历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激情,创造奇迹;实干,开启新局。全市干部群众正在把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厚爱,切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进工作落实的有力举措,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的既定目标笃实前行,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我们相信,因为振兴发展,赣州的明天将更加值得期待。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