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经济转型强壮振兴筋骨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刘珊伊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30日

    近日,市统计局发布近几年年度数据分析。数据显示,2013年与2011年比较,赣州有7个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明显前移:生产总值由原来的第8位上升到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上升到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升到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由第10位上升到第6位。

    这意味着,赣州经济发展的位置明显前移,跨越发展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红色老区之一,赣州在2012年6月28日,迎来了国家顶层设计的振兴发展支持。向着“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的目标,929万赣南人民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八年奋战”。

    在8年的发展计划中,最初的两年担负着打基础、谋长远的历史使命。两年来,赣州不断张开加快发展的广阔胸襟,凭借叠加的政策优势和不断改善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项目落地、加快平台建设、加速产业升级,激活全市经济的“一池春水”,不断强壮振兴发展的筋骨,朝着“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奋力前行。

    缘于久别重逢的默契,随着新一年6月28日的到来,我们情不自禁开始回顾、记录、展望。

    政策磁场 令四海客商“竞折腰”

    香港、深圳、厦门……每举行一次招商活动,赣州市商务局所准备的有关赣南振兴发展、赣州投资优势的资料都被一抢而空。该局外资管理科负责人说:“自从赣南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敏锐商业嗅觉的客商们迫切想了解赣州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大量政策、资金、项目迅速向赣州汇集。赣州紧抓历史机遇和政策红利,以海纳百川的大开放精神拥抱世界,汇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诸多优势,积蓄起实施振兴发展战略的强大势能。

    “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是目前全国最优惠的税收政策之一。政策出台以后,江西包钢新利稀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勇算过一笔账:“拿我们公司来说,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话,一年能节省成本近300万元。”

    这一政策直接惠及赣州20多个产业、3.5万户企业,大大提升赣州投资环境竞争力。记者从市振兴办获悉,截至目前,包括“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内的161项具体政策或标准落实到位,已有501户企业享受了5.75亿元的企业所得税减免。

    在越来越多的外商眼中,现在的赣州潜力无限,蕴藏巨大活力,赣南大地呈现出一片新入企业踊跃投资、现有企业追加投资的繁荣景象。今年1月至5月,我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9家,累计合同外资(含增资)39821万美元,同比增长4.1%;实际进资52346万美元,同比增长1.56%。

    一批“国字号”平台建设应运而生。两年来,赣州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赣州新增龙南、瑞金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龙南发光材料及稀土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依托利好政策的出台和国家级平台的建立,赣州成功举办“赣台会”“央企入赣”“光彩事业赣州行”等系列商贸活动,吸引了中国五矿、华能电厂、中国国新控股、中海地产等一批大型央企牵手赣州,为振兴发展注入了一股股强劲动力,加速赣州经济转型发展。截至目前,系列商贸活动签约项目开工过半,赣县台资企业瀚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已完成注册进资,正进行厂房、宿舍楼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6.5亿元的于都县思卡多电动科技项目已进入规划及征地阶段。

    产业升级 引领工业经济转型

    烈日炎炎的6月,海拔1312米的于都县屏山牧场机器轰鸣,全省首座高山风电项目——中电投屏山风电场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由中电投江西电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发电分公司投资兴建,建成后每年可为8.5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能。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州抢抓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加以推进。我市先后创建了稀土(钨)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9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2013年我市与光大国际签订了100亿元建设赣州生态环保产业示范园项目框架协议,节能环保产业取得重大突破。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201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1.65亿元,同比增长14.89%,列全省第2位。

    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2.52%。继投资1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基地项目落户章贡区后,如今又有4个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正在引进落户和洽谈之中。我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一批产业基地陆续建成,优势产业集群日趋壮大,产业升级态势日益明显。

    “稀土王国”“世界钨都”,从赣州的别称中可以读出其对这两项资源的倚重,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稀土、钨产业正向高、精、深方向发展。目前,赣州稀土集团被确定为组建国家级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牵头企业,相关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深加工及应用领域迅速拓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3年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92.4亿元。

    一个个新兴产业大项目落地建成,一批批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在这场全国都参与的产业竞赛中,赣州工业突出重围,以产业升级抢占未来发展高地。

    金融创新 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江西客家彩印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打算新上一个技改项目,但遭遇资金困难。4月27日,该公司董事长黄伟获赣州开发区“财园信贷通”500万元贷款后激动地说:“这真是一场及时雨,贷款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大大方便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据悉,自“财园信贷通”推出后,赣州开发区已有80家企业从中获得3.13亿元贷款。

    近年来,我市朝着将赣州打造成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一战略目标,从欠发达、后发展的市情出发,以超前和开放的眼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乘着《若干意见》东风,我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如虎添翼。结合赣州实际,我市确定重点要加快推进金融商务核心区规划建设,加大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工作力度,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试点,创新产业与金融融合模式,探索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创新试点。

    我市金融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实效,结下累累硕果:赣州市宇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顺利开业,赣州华强至和小贷公司正加紧筹建,重组的金盛源担保公司是我市首家允许开展再担保业务的担保公司,发投集团发起设立的控股公司江西易泰租赁有限公司增资扩股至3亿元。

    在创新思路下,赣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凸显。

    4月3日,由南康区、赣州开发区的88家企业组成的南康包装行业协会成立。“南康的包装市场大多数是依托家具企业而存在,档次太低会影响家具产业的发展。”江西富龙皇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世通说,在政府部门的贷款支持下,不少家具企业老板加入包装行业,想要共同打造继家具产业后的又一个产业“神话”。

    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2次政银企对接活动,在4月举行的全市银企融资对接签约活动中,参加签约的企业1803家,签约资金达406亿元。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出地方经济的活跃程度,存贷款余额则是金融机构活力所在。一系列数据显示,目前我市金融运行稳中有进,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157家,5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725.20亿元,同比增长12.19%;各项贷款余额1734.80亿元,同比增长18.60%,存贷款总量继续在全省排第二、在周边地市保持第一。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在前所未有的政策帮扶下,在赣南人民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的努力下,赣州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正将发展黄金期牢牢握在手中。

    ●记者手记:

    近两年来,全市各项经济发展数据堪称惊人,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深入其中看到了惊人数字的背后:不是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而是下大力气调结构、转方式,加大高新技术投入,使其成为强劲的增长引擎;不是对政策的生吞活剥,而是因势利导、有选择性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是对资金的任意挥霍,而是加大金融创新,将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

    结构优化蕴藏发展活力。在当前全国经济发展复杂态势下,这样的选择正彰显了市委、市政府驾驭经济发展和复杂局面的能力。毫无疑问,只要坚定信心,咬定发展目标,赣州势必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赣州经济增长模式也将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