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胡银昌 记者王怡岚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2日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全南县、龙南县、定南县带来了一个巨大利好。《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赣州“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建设。两年来,“三南”以巨大的热情推进这项“顶层设计”,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一主多从、弹性布局”的原则,致力于打造全国著名的离子型稀土新材料深加工等4个产业基地、江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赣粤产业走廊的经济合作区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日,记者深入了解“三南”联合建设国家级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的情况,看“三南”如何借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开放型经济大步向前、追赶跨越。
规划先行,描绘发展“路线图”
规划总面积4480平方公里,分核心区、衍生区、辐射带动区三个区,辐射赣州市和广东省粤北地区,对接珠三角地区。这是“三南”为国家级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基地搭出的大框架。
《若干意见》出台后,我市迅速行动,成立了“三南”加工贸易示范地规划建设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三南”实际,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赣州“三南”(全南、龙南、定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这个由《若干意见》的“顶层设计”延伸而来的规划蓝图中,确定了打造“一线两廊三基地”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线,即新建设“三南大道”交通线,实现“三南”县城、产业园(基地、片区)快速互通。两廊,即建设大广高速、赣粤高速沿线产业走廊。三基地,即新规划龙南、定南、全南三个园区基地,主要承接大产业、大项目,设立多个示范区,区域面积约82.68平方公里。
示范地建设分二期实施。第一期为建设期(2012-2015年),完成50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基础配套工程,并承接及建成投入运营工业项目约300个,引进规模企业约80家,使用工业用地(含现代服务业用地)1150公顷。企业投资264亿元,新增工业产值480亿元。据了解,目前,示范地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展开,“三南”在各自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地的整合、建设。第二期为运营提高期(2016-2020年),对示范地进行提高完善,并新增承接及建成投入运营工业项目约400个,引进规模企业120家左右,使用工业用地(含现代服务业用地)1414公顷。企业新增投资323亿元,新增工业产值620亿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拉开的建设、发展“线路图”,到2020年示范区建成并完全运营后,可实现工业产值1100亿元,工业税收140亿元。
错位发展,倡导“三南”优势互补
“‘三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各有优势,这些优势有同质的,也有互补的。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引导,我们希望在国家级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三南’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打造一个范围广、承接能力强、功能齐全的大平台。”在采访中,“三南”加工贸易示范地规划建设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随着《规划》出台,示范地建设不断推进,“三南”已经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符合各县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的主导产业体系,既充分发挥“三南”稀土储量丰富的优势,又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在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方向上,龙南县把目光瞄准发光材料,重点发展稀土发光材料与绿色高效照明产业、装备制造与信息产业、食品与药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南县重点攻关汽车尾气净化剂及相关产业,重点发展氟新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四大产业;定南县则把重点放在稀土新材料上,重点发展环保涂料、日用化工、军工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文化创意物联网应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在《规划》引领示范地共建的过程中,“三南”一改以往各自招商,相互竞争的局面,变“分头招商”为“团体招商”,三县联合招商,招商费用由三县分摊,大大降低了招商成本。2013年春,“三南”首次在深圳市联合举办2013年江西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三南”国家级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建设推介会,吸引了100多家客商参加,签约的9个项目均为亿元以上项目,合同资金21.5亿元,合力推动效果立竿见影。2013年,“三南”各县招商引资增长幅度同比均超过20%,三县实现共赢。
同时,“三南”各县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代理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后方招商,引进相关产业。近两年,“三南”各县陆续吸引了中国五矿集团、江苏阳光集团、广东广晟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入驻,稀土、钨、电子信息、氟新材料、玩具、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若干意见》带来的利好逐步释放。
产城互动,构筑基地“工业城”
2013年,龙南县启动了“金塘花苑”引农进城项目,项目占地102亩,规划建房1720套,配套建设了社区活动中心、幼儿园、卫生所、垃圾处理站、大型超市、大型地下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金塘花苑”农民公寓的建设,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缓解了工业园区招工难的问题。除了“金塘花苑”外,龙南县将在两年内新建2500套新市民公寓,解决10000余名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2013年,龙南县被列为全省移民搬迁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试点县,是全省4个试点县之一,使该县7000余名群众受益。同时,龙南县严格按照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强势拉开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框架,积极推进“赣南次中心城市”“赣粤边际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国家级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建设的过程中,“三南”各县按照产城互动的理念,努力把示范地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围绕示范地辐射展开的“工业城”建设,在推进“三南”城市化进程中大显身手,城市面积的扩大、功能的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力,吸引更多企业落户,也催生各类新兴城市服务业雨后春笋般涌现。仍以龙南县为例,目前,该县县域金融机构从12家增加到15家,物流业增加到34家。2013年,龙南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10.21亿元,生产服务业比重占服务业的比重达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