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0日
北京时间4月10日,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两大最重要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爆发的“地盘之争”正在逐渐升温。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体系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已经开始表现出真正紧缩的迹象。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处于竞争对手关系。据两家监管机构的官员所述,逐渐升温的紧张关系正在阻碍旨在消除金融部门风险的改革努力。
中国金融体系表面上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结构,但诸多的分支经常会陷入争斗之中,而这样的争斗可能会耽误甚至是破坏政策的制定或执行。举例来说,数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中国人民银行主持、包括主要金融监管机构领导者在内的金融稳定委员会自去年8月份创建以来,仅举行过一次碰头会议。这足可见中国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最近,数例备受瞩目违约事件的发生,令监管机构之间原本就已紧张的关系更加不和谐。违约事件包括中国近代史上首例公共债券违约,以及东部地区一家小型银行遭遇挤兑。
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稳定委员会之所以不能定期召开会议,主要是因为银监会持强烈的反对态度,银监会称该委员会被央行“一手掌控”。数周来,负责监管国内整体金融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明确表现出对银监会的不满,称后者不愿或无力控制国有银行的表外活动。近些年来,国有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外负债规模迅速膨胀。此外,央行还认为,银监会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关系太过密切,并且未能处理好一些小型贷款商的问题贷款。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认为银行监管机构不能处理和改革相关的风险。”
对于中国而言,最为迫切的改革举措包括耽搁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引入计划和利率的自由化。目前,这些举措均遭到了数年来一直享受金融部门“老大”优待的国有银行的反对。
与此同时,银监会的官员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指责,称这些风险是央行一手造成的。银监会强调自己早在数年前就曾提出过相关警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推行了大规模的信贷刺激,以提振国内经济复苏。国际评级机构惠誉预测,自刺激举措推行以来,中国正规和影子银行部门的资产由10万亿美元快速膨胀至近25万亿美元。在短短的五年内,中国正规银行和影子银行新增资产规模已经相当于美国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规模。正因为如此,中国整体债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从2008年的130%飙升至220%。
在其他经济体内,如此迅速膨胀的信贷通常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自政府于2008年开始推行刺激举措以来,银监会一直在警告风险的存在。银监会的另一抱怨源自中国人民银行雄心勃勃的“金融革新”。在银监会的一些官员看来,与其说是“金融革新”,不如说是“利率套利”或“监管套利”。他们坚称,中国人民银行强迫银行业承担该行刺激举措催生出的负担,然后“变相”鼓励银子银行部门的迅速膨胀,如今却把错误归咎到银监会的头上,指责银监会监管不力。
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言人拒绝就与银监会的紧张关系发表置评。银监会的发言人表示,两家机构是协作关系。(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