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推出住宅金融专项债券 意在稳增长和降低融资成本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高国华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4日

    4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业内专家普遍表示,推出住宅金融专项债的核心在于稳增长和降低融资成本。总体来看,体现在政府运用更大智慧在稳增长、促民生、调结构,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及开发性金融工具传导的作用。住宅金融专项债提升了国开行定位,后续央行会有专项安排及操作出台,也会通过国开行贷款引导和带动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同时,货币政策改“开闸漫灌”为“定点喷灌”,体现了适时适度精准调控的思路。


  对于推出住房金融专项债券对于稳增长和降低融资成本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和市场人士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2013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5年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的计划,其资金来源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的方式募集所需资金无疑是最优选择。那么,住宅金融专项债券会不会增加国开债的供给?住房金融专项债券如何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其对当前的债券市场又将带来哪些影响呢?


  鲁政委认为,首先,预计国开行仍会按照央行批复的年度规模发行计划发债,现有的市场化发行的国开债和国务院部署的住宅金融专项债券都在总规模内,因此,暂时不会增加债券供给。“国务院安排‘住宅金融专项债券’是为进一步增强棚户区改造政策资金的稳定性、连续性,并降低资金成本,是在货币当局稳定货币总量的前提下进行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的要求。”


  其次,住宅金融专项债券的市场化发行与现有政金债市场化发行预计并不会完全相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的“市场化”强调的是市场化运行机制,但不会完全复制现有的公开招标模式,此市场化非彼市场化。会议明确提出“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这说明住宅金融专项债券有相对明确的投资群体,预计在邮储外不排除住房公积金、全国和地方社保基金等政策性资金,因此,不是对现有投资群体的争夺或替代。“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棚户区改造,有关部门可能会间接提供一些资金支持,这样各类资金最终通过市场化的形式通过投资者购买住宅金融专项债券。这与传统的行政派购或者国家直接向国开行提供政策性资金有所区别,所以称之为‘市场化’。二是一般的市场投资者,如银行、保险、基金等如果有意愿投资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国家也是持鼓励态度的,而不仅限于特定投资者,即参与群体是市场化的。”鲁政委说。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住房金融专项债券的推出,有关国开行的定位问题也引发市场广泛讨论。多数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国开行“政策性回归”越来越明显。


  2008年国开行商业化改制后,国开行债券始终保持0%风险权重,2013年11月,银监会明确批复,国开行2015年底之前发行的金融债券风险权重为0%,直至债券到期,并视同政策性金融债处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最近国务院又决定在国开行内部设立住房金融事业部,说明国开行的政策性功能进一步得以强化。”鲁政委表示,看国开行的债信,不应过度关注文字表述,而应该看政府的实质支持力度和对其赋予的政策功能。


  数据显示,2013年,国开行发放城镇化贷款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该行当年人民币贷款发放的三分之二;发放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1060亿元,同比增长36%.国开行始终都是我国城镇化的主力投融资银行。与此同时,国开行通过发挥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和债券发行承销领域的综合优势,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支持棚户区改造。


  “此次国务院决定国开行内部成立专门机构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进一步发挥了国开行在此领域的主力军作用,使国开行的专业开发评审能力和专业债券筹资能力成为了真正的‘牛鼻子’。”有接近国开行的权威人士表示,现有的国开债发行量会减少多少,目前还不是很确定,相关方案也有待管理部门的进一步细化,但预计专项债券的规模应该不会太小。


  业内专家普遍表示,专项债创新制度安排,定点定向货币支持的可能性提高,总体对现有债券供给不会有冲击,并有助于债市收益水平理性回归。中信证券分析师邓海清认为,所谓新增加的专项债供给已经在年初国开行总的债券发行计划之内,并不会增加利率债的供给。同时,会议明确表示住宅金融专项债券要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暗示了向邮储和社保基金等定向发行的可能性,不会对银行等机构投资者造成冲击。因而,从供需角度讲,这对债券是利好而非利空。鲁政委同样表示,从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信息看,稳增长政策发力预示着经济超出预期区间的概率降低,有助于推动债券中长端收益率理性回归。在业内专家看来,最近债市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分歧较大,偏空的观点认为利率债的供给大幅增加但公开市场操作却在净回笼,因此认为债市面临一定压力。其实这种观点混淆了制度顶层设计的短期效果和中长期效果。从中长期看,国务院稳增长的举措有利于使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透明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货币政策与债市的良性互动,促进收益率理性回归。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