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多种举措助力 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赣南苏区奏响振兴发展“好声音”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钟和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今年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第三年。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今年,我省将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和发展潜能,重点从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搭建平台等5方面入手,完成赣州剩余的4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昌吉赣客专等铁路建设,抓好赣州综合保税区等9个平台建设,充分利用52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的对口支援,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民生工程:解决4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据介绍,今年,我省将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优先支持赣州市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村不通电或低电压等突出民生问题基本解决到位,完成赣州剩余的14.28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以及剩余的4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25户以上自然村通组公路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同时,我省还将争取全面实施《江西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突出抓好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进一步缩小原中央苏区贫困面。

    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昌吉赣客专建设

    “我们将紧紧抓住昌吉赣客专、赣深客专、鹰瑞梅铁路和出省高速公路通道等制约发展的主要经济大通道建设,步步跟进不放松,力争早建设、早见效。”省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我省将紧紧抓住华能瑞金电厂二期、抚州电厂和抚州至赣州东(红都)500千伏线路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能源保障供应能力。

    根据省发改委的计划,我省今年重点主攻北上南下的高铁通道,将开工建设昌吉赣客专,届时南昌至赣州只需2小时左右。同时,加快推进赣深客专、鹰瑞梅铁路前期工作,打通我省至广东深圳的高铁通道。

    另外,我省还紧紧抓住上犹江引水、廖坊灌区、四方井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

    对口支援:52个中央单位对口帮扶开花结果

    省苏区办有关人士透露,我省坚持“援县促市带省”的理念,今年将积极争取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加大对苏区的人才技术支援,加强业务指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制定完善好对口支援有关规划和工作方案,将国家部委的职能优势与受援地实际相结合,使受援县(市、区)成为国家部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调查研究、收集信息的联系点,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干部教育的实训基地,积极跟进国家部委相关改革举措,争取更多的改革试验放在苏区县开展。

    同时,加快实施干部互派互动和共同成长计划,推动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与苏区互派干部进行双向交流挂职工作。

    搭建平台:抓好赣州综保区等平台建设

    今年1月22日,赣州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我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今年,我省将着力推进示范平台建设,着力抓好县域经济增长带动平台建设。抓好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吉泰走廊、赣闽、赣湘开放合作创新区等9个区域发展平台建设,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在产业发展、开放合作、投融资、管理体制等方面探索新经验。加快推进赣县、吉安等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瑞金、上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赣州、新余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支撑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平台的建设,使之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重大项目:加快推动赣州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建设

    今年,我省将积极推动开展央企帮扶活动,争取出台央企帮扶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央企对口帮扶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制,推动央企在苏区布局更多的大项目。深化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厦门投洽会、中部博览会、泛珠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平台,借助驻外办事机构,大力宣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产业、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原中央苏区钨、稀土精深加工和高端应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轻纺等特色产业优势,通过省市联动方式,在沿海地区举办专题产业招商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支柱型重大项目。

    同时,我省还将确定50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内的重点龙头企业,定期协调调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增强造血功能和发展支撑。重点抓好国家级南方离子型稀土与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钨新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南康家具产业基地、吉安电子信息、抚州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转型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赣州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北斗产业园等重大产业转型项目建设,力争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