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3日
■编者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3年,对赣南人民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伟大事业,出谋划策、苦干实干,经济社会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2014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振兴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今日起,推出“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振兴发展——回眸2013 展望2014”大型专题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丰收的喜悦,新年的鼓号又已敲响。
“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便居要地的章贡区,正从历史的彼端疾驰而来,章贡区,进位争先,争当赣南苏区振兴、改革、发展排头兵和先锋队。
章贡,把握雄踞赣州市主城区优势,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构筑起了一片投资洼地,鼎立振兴发展潮头。
章贡,舒展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让民生改善的声音回荡在街巷楼栋、社区广场、棚户区里……
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丰收的喜悦,新年的钟声业已敲响。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奋进的章贡人吹响冲锋的号角,激越而高亢,向着“五区建设”,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奋勇前行。
“五区”定位,书写发展新画卷
马蹄声声催人急。
走进章贡区,实干兴区的氛围格外浓烈:项目建设工地上,大型机械紧张施工,对接部门蹲点服务;棚户区改造地块里,干部不分“5+2”“白加黑”地推进工作昼夜耐心做工作,群众全力支持搬离旧居……这些生动场面,源自一年来,章贡区全面推进“振兴发展先行区、先进制造业驱动区、商务商贸核心区、宋城文化创新区、民生保障示范区”——“五区建设”,凝聚起来的强大动力。
回顾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下,章贡区抢抓《若干意见》实施后的振兴发展机遇,科学审视区情,确定了“五区建设”的发展目标,提出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实现振兴发展制定了“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六年大跨越”的分步走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转型、城市化提升、外向化加速、市场化完善、信息化融合,促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为使“五区建设”,理应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化。章贡区邀请中咨公司、赛迪顾问等4家国内一流咨询公司,围绕“五区建设”整体布局量身定制实施意见及发展规划;聘请12位知名专家担任区政府顾问,为“五区建设”把脉献策;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此同时,通过广泛开展“章贡发展怎么看、怎么干”大调研、“爱章贡、兴章贡”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搅动干部群众思想,迅速统一到“五区建设”上来。
从2012年底确立“五区建设”定位至今,虽然仅一年,但章贡区已经做出了诸多探索:
在加强社区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引入优质资源建设区级社区服务信息呼叫平台,倾力打造智慧型、感知型社区,开工建设了全国一流的区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待遇,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在体制机制突破上。市政府下发《关于调整章贡区部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意见》,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产业发展、财税体制、社会事业和管理等四大方面27个事项进行了调整;
深入推进平安章贡建设,“网络化”社会管理体系初步建成……
“五区”统领,各项事业稳中快进

2013年,“五区建设”无疑是章贡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子。
这一年,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经济稳中快进、进中提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进位争先、在全市稳居前列。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章贡区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引领,打造“产城综合体”,构建“2+3”产业布局,有色金属及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通过对沙河工业园、水西基地两大园区进行调区扩区,进一步夯实提升了产业平台。在帮扶企业上,深入实施“一企一策”企业培植战略,强化运行调度,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挂点帮扶了一批重点企业。
——2013年,全区8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23%,利税2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2+3”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7%、80%。
——沙河工业园被批准为重点省级工业园区,水西基地被评为全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章贡区被列为全国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
重大项目大干快上。章贡区突出联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及现代服务业品牌企业,大力开展产业和驻点招商,重点加强与央企的对接,成效明显。聘请真正有实力、有能力的专家和中介公司,全方位、高标准、高质量策划包装了一批项目。采取现场、分类与专题调度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项目入园评审机制。
——全市首个央企投资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中汽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项目成功落户,项目全面建成运营后,预计年营业额约200亿元,实现利税约40亿元。
——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达187.4亿元,是2012的8倍。
——全区56个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88.79亿元,策划包装苏区振兴重大项目199个。
商务商贸繁荣活跃。在新兴业态上,出台了支持三产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重点引进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研发、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业态,华润中心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鹏欣水游城城市综合体项目启动实施。在传统商贸上,围绕文清路、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重新规划布局商业业态,加快家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60%。
——章贡区被列为全省城镇新区商业建设试点区。
城市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2013年,章贡区顺应人民群众意愿,在前两年的基础上,举全区之力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全年新启动14个地块、2295户、22万多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水东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此外,无缝对接城市管理部分事权调整,完成208万平方米环卫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三治”工作,“百街小巷”整治工程顺利收官、“断头路”打通工程快速推进;对18个省、市贫困村实施扶贫攻坚,在全省率先实施镇域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对火燃村、和乐新村、永安村等3个村实施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火燃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
——章贡区被评为首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市、区)。
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以“钉钉子”的决心与工作态势,集中力量办好77件民生实事。涉及的事项中,有细微到“菜篮子”的农贸市场改造工程,也有关乎养老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工程。2013年,章贡区民生事业各项支出达12.5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863元,增速均快于GDP增速。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46万,新农合参合率达98.2%,发放城乡低保对象低保金4623万元。
——启动新改扩建学校11个,完成5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
——基本药物制度延伸至所有村卫生室。
砥砺创新,创新锻造干事创业“铁军”
2013年5月,省纪委效能监察室专门组成调研组,在章贡区调研干部绩效考核工作,就干部绩效考核中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的做法,进行了详细调研。这一创新举措还引起了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干部绩效考核中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国家统计局赣州调查队对区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社会公认情况调查评估,使绩效考核更科学、更民主、更公正。实施绩效考核新机制后,干部作风更加务实,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章贡区被列入全省、全市绩效管理试点县(市、区)。
务实的作风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检验。今年2013年,赣州华劲纸业有限公司有一项总投资28.3亿元的项目进行到后期时,面临用电载荷不足等难题,基地无法供电便会延误项目正常投产。为此,章贡区连续6次召开跨行政区、跨部门协调会,使得原本需要1年多才能完成的高压线规划建设工期,缩短到4个月即完成。该公司34万吨浆纸项目指挥长吴强感慨道:“在章贡区干部的身上,又见到了苏区干部的好作风。”
这样的情景在章贡区已经成为一道干事创业的风景。章贡区干部凝聚共识,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五区建设”上来,在重大项目建设的前沿、民生保障的一线、创新社会管理的阵地,不断密切干群关系,历练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接服务的能力,由此形成了以实干、凭实绩选拔任用干部的用人导向。为了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进一步畅通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管理单位任职渠道。全区上下正全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铁军”干部队伍。
东风万里卷潮来,风正帆扬正远航。站在新的起点,章贡区勇立潮头,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出“五区建设”的矫健步伐,不断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