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宏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银行转型寻求多点突破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程瑞华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政府经济调控方式的调整、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导致银行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12月23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展示的正是银行家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之时的思考与行动。

  与电商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面对互联网公司的挑战,近八成银行家表示将与电商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超过九成的银行家认为,信息科技对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有积极作用,移动互联技术也成为信息技术新发展中银行家关注的首选,其中包括运用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等。

  电子商务企业金融服务对银行业的冲击已经引起四成银行家的高度关注。随着阿里集团、支付机构、宜信等众多互联网机构涉足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服务、电子商务企业代销服务及P2P贷款服务,41.6%的银行家认为,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服务将给整个银行业带来巨大挑战。

  多数银行家认为,互联网公司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优势在于互联网公司业务模式、积累大量客户数据以及良好的客户基础积累;多数银行家认为,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风险管控和专业化服务。

  为应对挑战,传统银行业正在积极调整经营策略。近八成银行家表示将与电商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只有19.4%的银行家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自身发展阶段以及其他限制,暂时不作为本行的发展重点。总体来看,银行从业者更加重视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许多银行纷纷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43.2%以上的银行家认为,信息科技能够满足业务发展与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24.1%的银行家认为,信息科技已成为所在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充分肯定信息科技对银行业务创新的驱动作用,占比分别为54%、36.2%。83.1%的银行家非常重视信息科技建设,没有一个银行家选择一般重视和不重视。

  大资管时代倒逼银行加速理财创新

  2012年以来,证监会、保监会推出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市场化监管改革举措,资产管理行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了巨大影响。截至201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余额已经突破9万亿元。在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银行理财业务成为推动银行业务转型、保证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报告》显示,49.8%的银行家将银行理财业务定位于推动业务转型发展与利润增长的重点之一,九成银行家认为应该继续扩大其规模。68.5%的银行家认为,行业竞争将“倒逼银行加快理财产品创新”。

  竞争加剧虽然对银行理财业务带来较大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会。近半数银行家认为,行业竞争“可以为银行带来托管、代销等业务机会”。银行通过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可以在资产管理市场多元化变革中巩固的核心竞争力,并与各类机构形成更多合作机会。

  关于银行理财业务风险,调查数据显示,62.9%的银行家最为关注“不当销售或产品准入控制不严等产生的声誉风险”。其他理财产品风险也受到半数左右的银行家关注,如“资产错配产生的流动性风险”(58.6%)、“产品设计缺陷导致的结构性风险”(49.6%)、“资产或交易对手违约形成的信用风险”(48.7%)。

  在监管方面,超过半数的银行家认为,下一步应在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56.9%)和合规经营落实(53%)方面加强监管。针对《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8号文”),有67.2%的银行家认为,“8号文”使得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有助于降低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60.8%的银行家认为,应当“增加投资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发行规模,降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总体投资占比”。

  对于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逾六成银行家认为,利率市场化会降低理财产品的吸引力,超半数的银行家认为,监管政策趋严也将影响理财业务的发展。而在理财产品发展瓶颈方面,六成银行家认为,缺乏专业人才是发展理财业务最主要的内部障碍,超半数银行家认为,产品创新机制存在不足。

  风险关注点出现新变化

  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使银行不良率出现反弹,尤其是经过年中流动性紧张的严峻考验后,银行家重点关注的风险点与往年相比也出现新的变化。

  《报告》显示,银行家关注的首要风险是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信贷风险加速。54.5%的银行家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如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信贷风险加速”是最主要风险。超半数银行家认为,造成6月份流动性紧张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表明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在不良贷款方面,31.6%的银行家认为,未来最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业务是“小微企业贷款”;61.3%的银行家认为,长三角区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率可能承压最大,这可能与当地小微企业相对集中、风险传染性较大密切相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也受到43%的银行家关注。

  与此同时,银行业内控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主动式内部控制成为趋势。近九成银行家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对于中国银行业当前内部控制体系的适当性,33.1%的银行家认为,“已按照内部控制标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定期审议”;56.8%的银行家认为,“已经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仍需完善”。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