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10家银行同业存单全部实现全额认购
中小银行收益率略高一筹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杜冰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继首批同业存单190亿元全额认购完毕之后,12月13日,交通银行等5家银行发行的第二批同业存单结果也相继出炉。从两批发行结果来看,规模不大、收益率水平相对偏低是业内的普遍评价。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同业存单的推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在改善同业负债、降低短期流动性风险方面,更具积极意义。

  两批同业存单发行结果出炉

  12月12日,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发行总额为190亿元的国内首批同业存单,尽管其发行收益率要低于同期限市场资金利率,不过由于流动性方面的显著优势,首批同业存单以不到2小时的时间全部实现全额认购,这也意味着国内同业存单市场的大幕正式拉开。

  继大行抢滩之后,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5家银行紧随其后,于12月13日发行总额为150亿元的第二批同业存单,至发行结束时间止,也均实现全额认购。上海清算网信息披露显示,交通银行3个月期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量30亿元,实际认购30亿元,发行价格98.7340元,参考收益率5.20%;兴业银行1个月期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量30亿元,实际认购30亿元,发行价格99.5637元,参考收益率5.16%;此外,浦发、招商、中信3个月期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量均为30亿元,实际认购30亿元,发行价格98.7220元,参考收益率均为5.25%。

  与前一日五大行的发行情况相比,可以看到同规模、同期限的同业存单中,中小银行的发行价格相对较低、收益率水平相对较高。以发行量均为30亿元、期限均为1个月期的同业存单为例,工商银行的发行价格为99.5691元,较兴业银行高出0.0054元;参考收益率为5.10%,低于兴业银行0.06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二者的利率差异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二者不同的资金状况决定了发行意愿的强烈与否,大行的储户存款量较大,贷存比也很低,事实上没有特别大的发行需求,因此大行也不会以一个很高的价格获取这部分资金,相比而言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较为紧张;另一方面则是风险溢价的问题,从传统意义上而言,中小银行与大行相比还是存在信用风险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终也会反映在同业存单的价格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助于改善中小银行同业负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同业存单作为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有效突破点,其成功落地无疑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同业存单利率是目前唯一具有存款性质的市场化利率,通过强化Shibor体系的基准性,为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提供参照,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做铺垫;同时,同业存单利率也提供了贷款定价的参照,有助于评估贷款基础利率定价的合理性,判断贷款利率定价是否存在恶性竞争。”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

  此外,业内专家认为,对于在同业市场相对活跃度更高的中小银行而言,同业存单的适时推出为其打开了一条规范同业业务的通道,其更大的一个意义在于推动同业业务的阳光化发展。

  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再三警示银行间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尽管在同业监管政策收紧的预期下,买入返售业务有所收敛,但同业存放依旧活跃且线下交易也较为普遍。而同业存单的推出使得线下交易转为线上交易,透明度及规范性大大增强,银行可以更清晰地计量资产负债的边际成本、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效率。此外,较好的流动性使得同业存单有助于提升银行短期流动性管理、降低短期流动性风险。

  然而,有研究机构认为,单从已发行同业存单的参考收益率来看,与目前同业存款7%的收益率相比确实偏低,对于一些投资机构的吸引程度大打折扣。另外,曾刚也表示,目前,同业存单尚处于试水阶段,不论是发行规模或是发行主体都还存在一些限制,对于同业存款的替代程度还远远不够。“未来的替代程度则要依赖市场的规范和完善程度。”曾刚说。

  部分细节有待明确

  业内人士表示,在发展初期,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并不大,对经济、对市场及对银行本身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首先,从目前来看,同业存单的推出对于银行的负债结构及负债端成本的短期冲击有限。业内专家表示,因中小银行的发行需求较大,而目前中小银行的同业负债成本已经很高,同业存单因其流动性便利可以适当降低其负债成本;同时,虽然Shibor报价重估可能会造成成本短期提升,但银行发行同业存单会依照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实施调整,拉长期限来看,报价重估对银行负债成本冲击并不大;而在额度管理的情况下,同业存单也无法完全取代同业存款。归根结底,同业存单发展的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建立了一类公开、透明且流动性较好的金融投资工具,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

  另外,中金公司分析认为,目前有很多尚未明确的问题仍在等待着监管细节的进一步落地。首先,同业存单是否计入存贷比,若计入是否按备案额度作为限制等尚未明确;其次,同业存单计入风险资本的风险权重是否参照目前的同业存款尚未明确;另外,如何确定发行主体的年度发行额度,是否与发行主体的资本充足率以及资产规模等具有相关性尚未明确。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这些细节,业内还存有较大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同业存单更大概率是与同业存款一样处理,不计入存贷比考核,也不需缴纳存款准备金,且3个月期限以下按20%计提风险资产,3个月期限以上按25%计提风险资产。但也有专家认为,同业存单定义为定期存款,从道理上讲应该可以计入存贷比,但最终的定义还要等待监管部门的认可。

  “随着未来规模的扩大,监管部门应该作出回应。目前要先明确监管思路,对于同业存单市场的发展规模确定一个明确的态度,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分析。”曾刚表示。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