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李晶 郑鹏远 蔡俊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9日
新疆证监局查办上海老鼠仓 确定两名老鼠仓基金经理,其余数人协助调查
虽然基金业内对上周再起的上海滩基金老鼠仓事件都讳莫如深,不愿多提,但这并不能阻止该事件的继续发酵。
理财周报获得的可靠消息称,事件发生后上海方面已要求所有基金公司重新填报个人及相关亲属资料,“好象比以前更猛。”
令人意外的是,本次调查“老鼠仓”案件的调查方为新疆证监局。据悉,新疆证监局通过与交易所方面数据监控的协作,正在“顺藤摸瓜”查找潜在的“硕鼠”。
实际上,近年来不断爆出的内幕交易、老鼠仓等案件,监管层对此开始采取“零容忍”。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手段也不断翻新,证监会、交易所都在舆情监控的技术方面进行改良。
对外重拳出击,对内也进行权力下放与人事调整。证监局可以异地督办,稽查与处罚的边界扩大,近三年来,证监会委派各级人员到派出机构出任局长、第一副局长的职务,促使政策与权力的下放更加平稳。
50人进入待查黑名单
据接近监管层的消息灵通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此次调查沪上基金“老鼠仓”事件的,并非事发地的监管机构上海证监局,而是新疆证监局,如此异地调查足以看出该事件的严重性,也透露出监管层对该事件的重视程度。
据其介绍,目前被调查的对象,已经确认的有两名,一名姓“苏”,一名姓“朱”,二者是同一家基金公司,而后者已经离职两年。除此之外,此前被媒体怀疑的5家之外的所谓“涉案”人员只是协助调查。
此轮稽察风暴将比此前更加迅猛,甚至可能会远超我们想象。据沪上一位私募界人士透露,市场已有50名业内人士被列入黑名单,此轮基金查完,下一目标将是保险资金,随后就是券商的资管和自营。
上海滩基金“老鼠仓事件”传出当周,某基金原本要在北京举行的2014年投资策略报告会也临时取消。
需要指出的是,借助高科技手段,相关部门的稽察水平之高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对于实地稽察,浸淫市场多年的某券商自营部门的投资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说了这样一个段子,“2010年深圳专员办到我们公司来调查,电脑里面所有的交易细节‘无处遁形’,就连我们一位同事帮他朋友做了一笔委托都查出来了,电脑上的委托记录全部被恢复。”对此,该投资经理和他的同事们纷纷感叹并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想查你,谁都跑不了。”
据称,之所以可以恢复所有数据,稽察部门依靠的是一个类似U盘一样的东西,连格式化硬盘都没有用。
而从事前数据监测角度来说,交易所与证监会的联动机制无疑更加关键,这是监测“硕鼠”的最有效武器。据了解,此次沪上基金老鼠仓事件就是上交所通过本所的“大数据”监察系统,监测到交易异常后上报证监会的,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上交所的回应。
实际早在2009年,上交所就曾有过利用“大数据”设置“捕鼠器”的设想。时至今日,系统日趋完善,基本原理为通过建立相关模型,设定一定的指标预警,即相关指标达到某个预警点时系统会自动警示。
在交易所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监控系统中,上交所移动指标分为四大类72项,敏感信息分为三级,共11大类154项,其监控室中配有十余人进行实时监控。
而深交所方面则建立了九大报警指标体系,合计204个具体项目,该“大数据”监测系统在此前的马乐案中发挥巨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