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借力上海自贸区改革平台 期市国际化迎来历史性机遇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高国华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2日

  “下一步将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难得机遇,积极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前不久对外表示。这一天正在一步步临近。来自上期所的消息显示,11月22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将在上海自贸区内正式挂牌,该中心也成为目前进驻自贸区规模最大的金融类企业。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落户自贸区预示着国际原油期货的推出有了实质性进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看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将借助自贸区这一平台,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建设,适时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成为扩大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资料显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第五家全国性期货交易所,注册资本为50亿元,注册地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经营范围为组织安排原油、天然气、石化产品等能源类衍生品上市交易、结算和交割,制定业务管理规则,实施自律管理,发布市场信息,提供技术、场所和设施服务。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不到两个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就完成了工商注册和正式挂牌,可谓进展神速。”一位业内人士说。多方面的消息显示,原油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合约设计、规则都经过了国内、国外众多机构以及专家论证、讨论和修改,仿真交易业已展开。“包括期货管理条例的修改等都给原油期货预留了空间,可以说原油期货的上市只待统一认识后挂牌交易。”业内人士称。

  自2003年以来,国内各界一直在呼吁原油期货品种上市,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原油需求量、进口量、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在全球原油定价体系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原油定价权缺失、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及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不足需尽快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至今,中国的石油、天然气消费逐年增长,对外依存度也随之递增。预计今年的石油消费量将达5亿吨。

  专家表示,发展原油期货市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达到的规模和所处的阶段产生的内生需求,是国际石油市场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历史机遇。适时推出原油期货,通过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套利机制影响国际油价,将我国的需求因素正确反映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趋势中去,这对我国争取国际原油定价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市场为原油期货的推出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证监会修改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新增“符合规定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期货交易所从事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的规定,为原油期货引进境外投资者铺平了道路。上期所也已经完成原油期货的合约设计、交割细则制定、交割油库考察等准备工作,启动了交易平台技术系统测试并运行良好,同时对使用不同计价和结算货币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预演。前不久上市的石油沥青期货已为原油期货上市扫清了技术障碍。

  杨迈军透露,基本拟定的原油期货方案遵循“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原则来实施。其中,交易中心将以人民币计价,净价交易的报价将不含关税和增值税,交割将在保税油库进行,参与主体将面向境内外的投资者,交易标的为中质含硫原油。

  中证期货能源分析师刘建表示,借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这个平台推出原油期货,同时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在外汇管制的背景之下,原油期货在上期所上市难以突破制度性壁垒,对于原油期货这一定位为国际化交易的品种而言,如果不能实现境外投资者的自由进入,其上市意义就会大打折扣,而借助自贸区平台却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副局长朱健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平台,有望推动国内资本市场扩大“双向开放”。“等自贸区金融改革具体方案公布后,证监会还将出台相关细则,把这项举措真正落地。”他说。目前,适时推出原油期货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市场化改革加深的大背景下,适时推出原油期货这一国际化期货品种,必将推动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