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记者周善汉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4日
“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日益完善的发展平台……凭借着一系列综合竞争优势,赣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正在加快推进振兴发展的赣州散发着更加耀眼的光芒。
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的背后,既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借助央企这一“外力”。近年来,我市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成为赣州扩大开放合作的一个靓丽品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9家央企落地生根
目前,已经有9家央企在赣州投资兴业。这9家央企分别是:中国华润集团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国新控股集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
这9家央企及其子公司出资设立、收购16个项目和企业,分别是中国华润集团公司投资的章贡区万象城项目(在建)和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投资的赣南卷烟厂技术改造项目(在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投资建成的天虹商场、格兰云天国际酒店;中国华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华能瑞金电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投资建立的峡山水电站、跃洲水电站;中国五矿集团投资建立的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依路玛稀土发光材料有限公司、东林五矿照明(江西)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投资建立的中化环保化工(赣州)有限公司;中国国新控股集团投资建立的华星氟化学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收购的兴国宝华山集团水泥板块共3家公司——江西兴国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江西宁都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江西赣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这1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42.4亿元人民币,涉及电力、食品加工、烟草、化工、稀土深加工、酒店商场服务业、城市综合体建设等领域。覆盖章贡区、赣县、全南、龙南、定南、兴国、于都、宁都、会昌、开发区等10县、区。
2
独特优势赢得青睐
2012年,赣州荣获“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的称号。这片神奇的红土地凭借独特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这得益于赣州所享优惠政策的多重叠加。”11月2日,市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赣州地处中部地区,又属海西经济区,还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赣州振兴发展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在产业政策、行业准入、项目审批、资金安排、企业上市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这些政策使赣州成为“中部的西部”“老区的特区”。
同时,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吸引投资企业的一大法宝。赣州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市内发现62种矿产,其中有色金属10种,稀有金属10种,其中钨储量占全国的39%,稀土储量占全国的1/3,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
此外,企业发展平台日益完善。目前,赣州市拥有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30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了国家级的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检测平台。海关、国检、口岸、外汇管理等机构健全,已实现“属地报关、口岸验放”。
而在更多的企业看来,之所以选择赣州,是因为这里的要素保障坚实有力。赣州中心城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80平方公里,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均可确保土地供应。全市可用劳动力520多万人,拥有10所大中专院校和37所职业技术院校,每年可培养输送技术管理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20多万人。
3
多方共赢聚力振兴
9家落地赣州的央企发展迅速,成为了赣州扩大开放合作的一个靓丽品牌。
以工业项目为例,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利润8.36亿元上缴税收12.12亿元,直接提供3800多个就业岗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央企在赣州进行投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实现了企业、政府、百姓三方的共赢。
对企业来说,在赣州进行项目投资开辟了新市场,扩大了企业规模,而迅速增长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对政府来说,央企在赣州进行投资, 直接给当地带来了每年数十亿元的税收,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央企大规模投资对产业上、下游乃至整个产业链整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对百姓来说,由于赣州距离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城市较近,而赣州本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许多人选择外出以谋求一份待遇较好的工作。而央企在赣州投资则让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同时央企投资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又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了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市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赣州将抓住国务院国资委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暨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召开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扩大与央企的合作交流,着力提高老区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最终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与央企做强做大的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