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沐浴振兴发展的政策阳光
赣州为何被誉为“老区的特区”和“中部的西部”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周善汉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中国光彩事业赣州行活动今天正式启动。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企业家踏入赣南,这片红色老区愈加散发出强烈的“经济信号”。

    自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驱动下,这块红土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年多来,纵观众多媒体和财经人士对赣州的评价,会发现诸如“老区的特区”“中部的西部”等评价不绝于耳。

    赣州为何被誉为“老区的特区”和“中部的西部”,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更加痴迷于这片土地,并寄希望于在此找到发展的沃土?连日来,记者进行深入采访,试图找到答案。

    1

    赣州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今天所拥有的发展机遇,绕不过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和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

    赣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的主体,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就孕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但由于战争创伤、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以及人才和资源匮乏等原因,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赣州仍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个,省级扶持贫困村1119个,全市贫困人口有215.46万人,贫困发生率近30%。

    为尽快改变落后现状,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从国家战略层面筹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大计。

    “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赣南具有特殊地位,面临特殊困难,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国家在资金、项目和对口支援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若干意见》通篇贯穿着这样的精神和思想。

    同时,《若干意见》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区域作了五大战略定位: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围绕五大战略定位,《若干意见》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支持赣州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赣州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支持赣州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支持赣州创建全国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支持赣州开展全国低碳城市试点,研究设立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

    “政策条件的‘西部化’,使赣州成为老区中的‘特区’。” 长期关注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华社记者林艳兴断言,赣州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2

    政策支持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被认为是《若干意见》给予赣州的“最大政策支持”。

    根据这项政策,赣州18个县(市、区)将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让赣州在发展政策上成为“中部的西部”。而早在2010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一系列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等政策。

    政策效应很快显现。截至目前,赣州共梳理西部大开发政策168项,其中已经落实的就达130项之多。

    在这些政策支持中,最受关注的是财税支持政策。今年1月10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下文明确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其中鼓励类产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已执行到位。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目前市国税局共审核确认131户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24亿元,市地税局对符合条件的246户企业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1.883亿元。自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赣州海关为生产型企业进口机械设备减免关税5588.42万元人民币,货值8949.41万美元。

    其他政策支持亦相当“给力”。比如,交通运输部从2013年起对赣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执行西部大开发补助政策,赣州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目前已执行西部补助标准;中央财政按照平均每户7500元的标准对赣州市农村危房改造进行补助,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按照20%国家资本金、80%银行贷款的西部政策执行;全市18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标准由20万元每平方公里提高到50万元每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对口支援和人才支持政策的实施,使赣州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3〕90号文明确了39个国家机关及单位对口支援赣州市18个县(市、区)。中组部原则同意在国家“千人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计划等引智项目方面给予赣州倾斜,将扶持赣州设立海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这些优秀人才正成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

    借助这些动力,赣州开启了新一轮的振兴发展。

    3

    利用区位优势对接沿海地区

    地处赣粤闽湘边际的赣州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交通的大发展,赣州的区位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

    《若干意见》指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存在着众多现实困难和问题,又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区位条件相对优越,是珠三角、厦漳泉地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

    有观察人士注意到,目前,赣南四周分别出台了五个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南边有“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东边有“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试验区”,西边有“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北边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若干意见》出台了系列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和对口支援政策,就是要使赣南的“中部塌陷”变成“投资的洼地,发展的高地”。

    “今后,赣州将抓住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国家出台政策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双重机遇,加强与广东、福建的合作对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赣州将加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合作对接,尽快打通赣州至珠三角、粤东沿海、厦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同时,将加快产业合作共建,争取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沿瑞金兴国至福建龙岩,建设赣闽产业走廊,努力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打造成我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同时将加强旅游市场合作开发。

    在含金量极高的国家政策支持下,赣州希望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高地,成为闽粤湘边界第一个区域中心城市。

    当前,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通过赣州“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和吉泰走廊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赣州“三南”至广东河源、瑞金兴国至福建龙岩产业走廊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开放合作新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赣州已把目光投向更高更远:省委、省政府把支持赣南苏区加快发展摆在“南有中央苏区、北有鄱阳湖区”的重要位置,赣州将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开放的姿态、更锐意的进取,在3.9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一场更伟大的创业、更磅礴的发展、更深刻的变革。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