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先行先试 打造开放合作高地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综述(下)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10月14日,信丰圣塔大桥的建设者在进行主梁施工。连日来,信丰县各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处处可看到施工人员在抢进度、赶工期,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肖承洪 摄

 

    □记者任继众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江的源头。走进赣州,不仅可以触摸千年宋城的富足、“客家摇篮”的淳朴、中华绿谷的魅力,更可以循着振兴发展的铿锵步伐,感受赣州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先行先试,打造开放合作高地的底气、活力和行动,以及其背后“热腾腾”的发展势头。

    一

    10月17日至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研组在我市宁都县调研对口支援工作。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发展,研究制定各项支援举措,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对口支援座谈会上,调研组表示,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掌握了宁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社部将继续加强与江西省、赣州市以及宁都县的密切配合,加快制订好相关支援工作方案。

    今年8月30日,中央决定,由发展改革委、中央组织部牵头,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等37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分别为我市18个县(市、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为期8年的对口支援。连日来,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相继派出调研组,先后深入我市宁都县、石城县、于都县、信丰县的工厂、农村、社区,感受苏区人民振兴发展的激情,倾听当地干部群众的发展诉求,进一步了解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承载着党和国家对赣南苏区人民关怀的一份份调研报告,开启了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征程。

    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在行动,一大批央企也纷纷青睐赣州。9月6日,光大集团、宝钢集团等10家央企齐聚赣州,与我市在工业、能源、金融等领域集中签约11个项目,签约资金达208.5亿元人民币,全新开启赣南苏区与央企的合作。宝钢集团韶关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国辉说:“赣州日益优化的投资环境,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市场机遇。我们将充分发挥央企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全力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目前,在赣州投资的中央企业有中国华润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国新控股集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等10余家大型中央企业,投资资金已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随着2012年6月28日《若干意见》的出台,及其系列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实施,今天的赣州有着独特的政策优势。同年9月,赣州与广州、天津、合肥等20个城市一起荣膺“2012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称号。

    二

    “龙南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尤其是《若干意见》出台后,各项利好政策相继落地,使得这里成为一个绝佳投资‘洼地’。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字号经济开发区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我们更加肯定,龙南今后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龙南县新能锆业公司总经理郑旭说。

    今年4月下旬,龙南县新能锆业公司标志性的第一炉海绵铪成功试产,从建厂房到投产,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借着多项利好政策的东风,赣州市加快推进平台建设,构筑企业投资“洼地”。

    日前,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去年8月,赣州(赣南脐橙)成为全国除新疆之外唯一享受“西果东送”政策的区域。今年,继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市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立项组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全国第八个、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目前,瑞金经济开发区升格、赣州(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赣州综合保税区、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也已进入关键环节。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产业转移并不一定就呈波浪形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如果没有给企业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转移产业就很可能跳过赣州直接转移到其他地区。为此,我市围绕打造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城的目标,把改善硬环境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来推进。”近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赣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努力打通与沿海地区的快速通道。截至目前,赣州已有4条国道、2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与沿海地区相通,与珠三角、闽东南形成了“四小时经济圈”。4C级赣州黄金机场通达国内50多个城市,被国家民航总局列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航空通达性试点城市”。更令人振奋的是,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东风,昌吉赣客专力争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建成通车,并争取赣深客专早日立项建设,打通与广州、深圳的高铁通道。同时,赣州黄金机场总体规划获民航华东局批复,近远期按4D规划建设,远景按4E控制。

    与此同时,赣州市还加紧完善通关设施,便利企业“通江达海”。目前,赣州已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设有2个海关、2个检验检疫机构、4个外汇管理机构的设区市。目前,赣州至深圳、厦门的“铁海联运”已经运行了多年,铁路口岸、航空口岸、“无水港”等正在抓紧建设。

    三

    10月20日,于都县赢家时装(赣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赢家)项目建设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一期工程全部结构封顶并进入装修阶段,二期工程也在建设中,该公司项目总监王玉每天蹲在工地上敦促施工,争取项目年底竣工投产。

    “于都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来自安徽的王玉深有感触地说,“这里区位优势很明显,山美水美、民风淳朴,各级干部工作作风好、效率高,而且轻纺业熟练技术工人多,是投资兴业的沃土。”

    为了留住赢家,于都县放弃了丰厚的土地收益,将贡江河畔136亩土地划为该公司项目用地。针对该公司提出的用电要求,该县还专门以此为契机,着力提升整个园区的供水供电能力,完善硬件服务平台。而作为回报,赢家也作出承诺,在投产当年就实现利税1000万元,5年内贡献税收1.2亿元以上。

    一年来,赣州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年”“治庸、治懒、治散”等活动,着力打造审批环节少、办事效率高、服务意识强的城市环境;建立了投资项目服务机制,用心用力为企业当好“参谋”、当好“保姆”,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招工等现实问题,还下大力气动工兴建保障性住房,努力实现与沿海地区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无缝对接,避免了沿海企业迁入后“水土不服”。

    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章贡区工业园,从对接洽谈到正式签约仅半年时间;投资1亿美元的香港毅德集团商业营运管理项目落户赣州开发区,从洽谈到开工在80天内完成;投资1.4亿元的英华利汽车模具、夹具生产机设计项目落户赣州开发区,从接触到签约仅30天……这些投资大、实力强的项目迅速落户赣州的背后,是赣州市政策叠加优势的凸显和软硬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带来的招商引资“特区速度”。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