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沥青期货到原油期货还有多远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侠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0日
全球首个石油沥青期货10月9日在上期所正式挂牌交易。有分析人士表示,石油沥青期货面世后将会为能源类期货的另一重头品种——原油期货的上市扫清技术障碍,有助于原油期货的早日诞生。
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和市场为原油期货的推出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证监会修改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新增“符合规定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期货交易所从事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的规定,为原油期货引进境外投资者铺平了道路。上期所也已经完成原油期货的合约设计、交割细则制定、交割油库考察等准备工作,启动了交易平台技术系统测试并运行良好,同时对使用不同计价和结算货币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预演。
自去年以来,有关原油期货即将上市的传闻不断,但截至目前,由于受制于资本项目管制等因素的制约,原油期货至今仍无法最终落地。有学者表示,石油沥青期货的上市,可以扫清技术障碍,但并不能解决制度层面上的问题。从石油沥青期货到原油期货,还有关键的一跃。专家呼吁,应尽快推进国内原油现货市场体制改革,建立一个相对充分竞争的原油上下游现货交易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开放。
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是规避价格风险,因此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目前,国内原油市场基本上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垄断主导,三巨头可以通过成品油调价机制在现货市场完成价格风险转嫁,几乎没有套期保值的需求;同时,行业竞争不充分,参与群体单一,石油开采、贸易、销售等各环节存在垄断经营,能参与期货市场的产业客户寥寥无几,而一个仅有投机者的期货市场显然是不完善、无法正常运行的。对此,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表示,目前国内现货市场主体缺乏。“原油期货的推进与中国石油流通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可能等到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到位再来推进原油期货的上市,可以在原油期货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推进石油流通体制的改革。”张国宝表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曹志强解释说,推出原油期货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上下游企业套期保值。如果现货市场参与主体(特别是原油、成品油生产和经销企业)少,原油和成品油现货价格过于“平稳”,期货交易者无法从现货市场寻求指引,纵然原油期货有杠杆放大效应,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市场灵敏度将大大下降。特别是投机者无法从波动中获利,会导致成交量相对稀少和期现货市场背离。因此,在推出原油期货的同时,鼓励更多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国内原油勘探、开采、冶炼、运输、经销和提供金融服务,让市场相对充分竞争,尽快完成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让更多国内实体企业更方便地利用原油期货来规避经营风险,而不是寄希望境内外金融机构来“炒火”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同时,为了避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损害消费者利益,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应加快建设原油和成品油储备体系,通过调节储备来稳定现货市场。曹志经认为,除此之外,推出原油期货市场还需要诸如多个能源衍生品上市交易、需要一个高度灵敏的市场监测体系等,否则“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将先天不足,提高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话语权将无从谈起”。
而从国外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金融市场的高度开放和原油产量全球领先也是推出原油期货的两个重要条件。张国宝认为,中国一方面要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国内的石油流通体制和价格体系,建立一个石油来源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石油价格市场化的石油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配套相关的市场准入、外汇、税收和海关政策,吸引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原油期货市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表示,上期所已就原油期货保税交割、原油期货计价货币、外汇账户、资金汇兑、额度管理等配套政策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合作研究并达成共识,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协助推动制定各项原油期货配套政策。
分析人士表示,沥青作为原油的下游品种,其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呈现一定的联动关系,其上市将有助于为原油期货上市起到先导的作用。而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运转,将有助于解决原油期货上市需要的相关市场准入、外汇税收以及海关等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