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外向型经济规模扩大 代客结售汇重新走高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万荃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8日

    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仍需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只要存在着升值预期,而官方汇率又缺乏弹性,人民币汇率预期仍将对银行结售汇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对我国规模越来越大的外汇储备构成持续压力。专家认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十分必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企业和个人对外交往活动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走出国门旅游、求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目的国的货币。在此大背景下,企业和个人结售汇业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作为衡量其活跃程度的指标,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也日渐受到关注。同样,银行结售汇的高低升降也反映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化以及跨境资本流动迹象等问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银行结汇1479亿美元,售汇1395亿美元,结售汇顺差83亿美元,一举扭转了7月份银行结售汇69亿美元逆差的局面。其中,8月份银行代客结汇1410亿美元,售汇1316亿美元,结售汇顺差94亿美元,这与7月份的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26亿美元相比,有了大幅增长。

  银行结售汇包括银行与客户及银行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从历史数据来看,银行结售汇与国内外经济基本面、跨境资金流动休戚相关。今年以来,我国外汇收支经历了从流入快速增长到总体平衡的变化。上半年,银行结汇9114亿美元,售汇7730亿美元,结售汇顺差1384亿美元。其中,1至4月份,受全球流动性充裕、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跨境资金延续了2012年10月下旬以来外汇流入较多的格局,银行结售汇月均顺差约321亿美元。5月份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相关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外汇净流入明显放缓。其中,5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104亿美元,6月份银行结售汇小幅逆差4亿美元。7月份这一逆差扩大到69亿美元。

  截至今年8月底,银行累计结汇12100亿美元,累计售汇10701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1398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11647亿美元,累计售汇9238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2408亿美元。

  8月份银行结售汇转为顺差,银行代客结售汇大幅增长,与8月份人民币汇率走势一致。在新兴经济体货币普遍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坚挺走势。继7月份运行平稳之后,人民币汇率再现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8月累计升值0.13%,人民币即期汇价首次突破6.12关口。

  业内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预期对银行代客结售汇产生非常重要影响。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仍需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只要存在着升值预期,而官方汇率同时又缺乏弹性的话,人民币汇率预期仍将对银行结售汇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对我国规模越来越大的外汇储备构成持续压力。专家认为,下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十分必要。

  此外,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外向型经济规模的扩大是导致银行结汇额和售汇额规模扩大的基本因素。进出口总额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并给结售汇的增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本月初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了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比如,官方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复苏,PMI分项数据中,8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是2013年4月份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另外,本月9日海关总署公布的8月份进出口数据积极向好,出口同比增速达到7.2%,好于7月份的5.1%水平,显示外部需求改善,进口同比增速达到7%。

  伴随着8月份大量偏暖经济指标的陆续发布,一度对中国宏观基本面持相对负面观点的海外市场态度也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海外市场机构预计,中国仍在经历有意义的增长,最高决策层所致力的结构改革将激发巨大增长潜力,并非常看好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这无疑会进一步吸引套利资本重新回流中国。

  在海内外上空被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笼罩之下,业内预计下半年我国跨境资金将在波动中趋向基本平衡。在全球经济目前依然增长缓慢,外部需求总体低迷的现状尚未根本改观之际,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出口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目前处于均衡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增强,升值预期减弱有利于减缓资金流入。

  对此,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进一步提高政策和数据透明度,完善应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冲击的政策预案,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和涉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