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姜辰蓉 程露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自上月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发生民间借贷风波后,“崩盘”“巨额欠债”等传言不断发酵。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神木的民间借贷规模难以摸清,曾经的“暴富神话”终结。同时,随着信用环境的破坏,部分借贷人有钱不还,欲借机“赖账”,使区域性资金流动性受到制约。当地人士表示,危机之后,重塑“诚信神木”任重道远。
近年来,神木民间借贷十分活跃,资金投向有60%流向了煤矿。除神木外,有大量民间借贷资金流向了临近的鄂尔多斯地区。鄂尔多斯一位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表示,神木仅投到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资金就有600亿至700亿元,现在都被套牢了。
神木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几年前,煤价开始一路走高,炒矿之风随之兴起。购买煤矿需要大量资金,很多老板就以高额利息向社会融资。“有很多人手里没钱,就抵押房产从银行贷款再放贷;有的开饭馆、小商店赚了点钱,也学别人高息放出去。”
一位曾从事小额借贷的老板告诉记者,神木民间借贷基本是三分到五分利,全县估计一半以上的家庭都存在着借贷关系,农村人口70%以上都参与了,许多外来人口也牵扯其间。民间借贷也与银行借贷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借贷手续都是打个白条、摁个手印。“有的人以一分利借款,再以二分、三分放出去”。
现在煤价跳水,赔的连利息都付不出来。一位煤企老板告诉记者:“我一个朋友刚刚30亿元买的矿,现在8亿元都没人要。”
借贷危机爆发后,神木县出现了夸张说法的“人人要债”局面。一位了解神木民间借贷情况的贾先生告诉记者,“鄂尔多斯现在是"人人要债,亲友反目"。神木没有鄂尔多斯严重,但是也有类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