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5日
“‘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走进第六届,‘赣台会’走进第十一个年头。与往届相比,今年8月合并召开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彰显了经贸文化并重、加强企业合作、注重基层交流、突出客家特色和力求节俭务实五个鲜明特点。”7月30日上午,在南昌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省台办负责人是这样介绍在赣州召开的这两个盛会的。
同宗同祖同心声,隔山隔水不隔情。两岸同胞,同属中华;天下客家,本是一家。赣州与台湾同文同宗、血脉相连,既有历史的联系,更有特殊的感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基础。正是基于这剪不断的文化和血脉情缘,赣州与台湾同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演绎了文化与经济完美开拓的动人乐章,吸引了包括富士康、光宝、台达、宝成、味全等一批台湾上市上柜公司相继落户赣州,持续盈利。截至今年6月,赣州共签订台资合同项目457个,合同台资24.39亿美元,实际进资8.39亿美元;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旅游、房地产、卫生、教育等多种行业,台资企业的质量和规模进一步提升,台资跃居赣州引进外来资金第二位,成为推动赣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园区平台引凤栖
“我们的企业能不断发展壮大,与赣州良好的发展环境密不可分,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近日,最早入驻全南县工业园区的台资企业全南县国宝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平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赣州作为商务部确定的第一批9个重点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城市之一,也为承接台资企业转移提供了平台。近年来,赣州在大力推进现有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积极申报并获准设立了“赣州开发区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赣州台商创业园”“赣州台湾产业基地”“江西瑞金台商创业园”“石城台商创业园”“会昌台商创业基地”“定南台商创业园”“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兴国有机果蔬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并充分发挥这些园区承接台资企业转移的平台作用,将之建设成为吸引台资企业转移发展的“聚集地”。
“我们公司来赣州,真是赶上了好时机。”赣州开发区光宝力信科技(赣州)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李裕川说,光宝力信入驻赣州开发区,获得了优质服务和发展资源。
2008年,初来乍到的光宝力信还存在较大用工缺口。在赣州开发区的帮助下,光宝力信一次性招到1000名工人,解决一半以上的用工需求,让起步中的光宝力信走上了发展正轨。今年6月,公司产值超过千万元。
目前,赣州开发区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引进了康师傅、光宝力信、顺景国际、永旭光电、华夏金属线、华坚鞋城等一批知名台资企业。
政策红利惠两岸
“选择返乡投资发展农业,就是看中了赣州的优越发展环境。”近日,于都县新陂籍台商易序波说。
“2012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赣州,已成为区域经济版图上一个“热腾腾”的地理名词。其背后,是“热腾腾”的发展势头,是政策优势的磁场效应,赣州俨然已经成为企业心目中首选的最佳投资栖息地。
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合作区的若干意见》,赣州作为海西经济合作区的一个重要设区市,出台了《关于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措施》,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积极承接台资企业转移。
国家出台的支持赣南振兴发展的利好政策,使赣州在区位优势上成为中部的“东部”,在政策效应方面成为中部的“西部”,台企作为赣州市引进外来资金的重要力量,与其他设在赣州市的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一样,享受国家的特殊支持带来的红利。
同时,赣州市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台资企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在工业用地开发成本补贴、鼓励兴建标准厂房、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减轻规费负担、物流运输费用补贴、帮助企业缴交社保费用、帮助企业用工就学、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优惠,被评价是目前国内同类城市最优惠的政策。
政策的叠加效应,给企业的发展也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串灯、雪花灯、麋鹿灯……7月26日,记者走进协顺电器(赣州)有限公司的成品展示厅,仿佛进入了一个五颜六色的童话世界,各式各样的LED灯交相辉映非常漂亮。再过两个月,它们就将远渡重洋,装点西方的圣诞节。
协顺电器(赣州)有限公司2003年落户赣州,企业十年的发展离不开市区两级大力扶持和政策支持,从创业之初的用地审批、到出口手续的简化、再到现在的用工招工的政策倾斜。协顺电器(赣州)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蔡武雄感谢赣州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赣州落户后,企业业绩不断上升,十年来年均出口率增长都在10%以上。蔡武雄说:“国家出台的支持赣南振兴发展的利好政策,给赣州、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我们期待企业和赣州的又一个快速发展的十年!”
贴心服务暖心房
服务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标志。
对于陈耿弘来说,1997年的那趟江西行,让他的事业乃至人生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当时,根据总公司的安排,从南昌一路下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赣县考察投资环境。”这一来陈耿弘就没舍得离开了。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赣州的各项投资条件都比较落后,而且知名度也有限。但是,陈耿弘被当地领导务实、热情的态度和抓发展的激情所感动,他作出了在赣县投资设厂的决定。“直到现在,我依然时刻感受到赣州人民的温暖情意。”
十余年过去了,在这片浓浓的情意中,陈耿弘所在的赣州鑫业工艺有限公司在首期完成投资420万美元的基础上,又追加投资300万美元。如今,总公司的业务大部分都已经转移到了赣州鑫业公司。“我们生产的水球礼品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树脂、玻璃工艺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世界顶尖品牌迪斯尼、好士多、沃尔玛等都成为我们公司的大客户。”说起在赣州的发展,身为公司总经理的陈耿弘颇为骄傲。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39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8%。
为积极宣传贯彻《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保护法》,不断提高维护台商合法权益意识,赣州市成立了市、县两级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和涉台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理协调指导小组,在全省设区市台办率先成立了投诉协调科,安排专人帮助台资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台资企业健康发展。
“赣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财富累积的同时,没有失去人心的淳朴与诚信,是一个人民富而有礼、富而有节的美丽城市,是一个可以投资的地方。”赣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李宪文如是说。
地缘人缘文缘商机缘,缘缘相连。国家出台的支持赣南振兴发展的利好政策提出,“改造扩建赣州黄金机场,研究建设航空口岸。适时将赣州黄金机场列为两岸空中直航航点”、把赣州打造成“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这些顶层设计,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赣州、台湾两地经济发展互补性强,两地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态势良好,赣州必将成为台资转移的“承接热地”、台资聚集的“投资福地”。(记者任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