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夏心愉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3日
近日,美国富国银行市值超过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全球“市值第一”。一时间,富国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成了业内热议话题。然而,尚未受到太多关注的是,对口个人和小微企业业务的富国银行还具有与之匹配的不良容忍和坏账核销能力。
“富国银行去年的贷款核销就超过贷款总量的1%,不良贷款率更是超过3%。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率还未到1%就已经顶着经营压力,核销更是要走财政部报批流程,银行缺乏自主核销机制。”某正在拓展中小企业业务的股份制银行总行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本报根据公开财报数据统计发现,2012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呆账核销总额为338.53亿人民币,而富国银行去年核销量是90.34亿美元,折合553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我国16家上市银行去年呆账核销只抵富国银行六成。但就总贷款规模来看,仅工商银行一家就达富国银行的1.8倍。
富国银行去年贷款核销量占贷款总量的1.17%,占全部不良贷款量的37%(不良贷款率3.07%);而其2011年的核销动作更大,核销总量112.99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去年已经纷纷加大了呆账核销力度,但各银行核销量与贷款总量的比例几乎都不到0.1%,与不良贷款的比例则绝大多数不足10%。
金融体系中的计划经济尾巴?
本报从上述负责人处了解到,对于中小微企业业务而言,真正奉行“依靠收益覆盖风险、依靠利润核销不良”的理念尤为重要,但目前很多机制尚未建立。
从理念出发,“像富国银行这样自主用自己的利润核销掉自己的不良,才是真正市场化经营之道。只有这样,银行放贷才不会被风险过多地束了手脚。”
他补充表示,呆账核销可以自主进行将使财报中的不良率数据下降,而外界对不良率本身也需要增加容忍度。“如果这道坎过不去,银行放贷就很难走出"抵押物至上"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