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静瑕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1日
P2P(Peer to Peer)借贷服务平台自2006年由宜信引入中国,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借贷服务模式开始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末,P2P借贷服务平台超过了200家,可统计的P2P平台线上业务借贷余额超过100亿元,投资人超过5万人。若是加上尚未统计的P2P线下业务,其借贷余额和投资人数还将倍增。
据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统计,其借贷规模在500亿~600亿元之间。
爆炸式增长:年增300%
“国内P2P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个人经营消费贷款以及个人投资理财的庞大市场需求。”《白皮书》称,“随着客户互联网使用习惯的成熟和P2P平台自身实力的加强,行业呈‘爆炸式增长’或者说‘野蛮增长’的趋势几乎是肯定的。”
《白皮书》数据显示,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P2P行业基数规模并不大,但是年增长率超过300%。
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通过对可统计的P2P借贷机构数据分析得知,P2P机构数量从2009年的9家增长到了2013年一季度132家;区域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多,排名第一的广东省的占比达到22%,排在第二的浙江省占比为20%。
根据在132家选取的21家活跃度较高的P2P借贷平台的交易情况,2008年这21家机构交易量小于0.1亿元,到2011年度已经达到10.03亿元,2012年全年的成交额也达到了104.13亿元。交易笔数也由2011年的5.79万笔增加到了21.14万笔。
具体统计中,除去5家成立较晚的P2P机构,其他16家机构2012年1~12月,借款平台成交额从1.94亿元上升到16.97亿元,实现了871%的增长。全年累计成交额达到98.5亿余元,与2011年相比约有10倍以上的增长。
市场较为关心的借款利率方面,《白皮书》统计16家P2P借贷机构名义利率显示,大部分年化利率均保持在12%~22%。据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钧介绍,有60%的借款用于短期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