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蒋飞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面对这么多的钱和这么高的融资成本,中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全国性场外市场加速推进,正是当下破解实体经济困局的途径之一。
新三板公司方面则一直保持低调。除了其高层领导不断赴各地路演推介之外,新三板并未就扩大试点的细节透露任何信息,甚至连最近的几次挂牌也没有宣传。
“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将不受注册地的限制,不在科技园内的企业也可以借此进入资本市场。”北京某券商场外市场业务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意味着新三板将走出试点园区的局限性,成为真正的全国性市场。
实体经济倒逼新三板提速
上个月的国务院办公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多项政策,包括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券商人士告诉记者,“扩大至全国”意味着新三板将突破过去局限在高新技术园区的地理限制,只要是经过股份制改造、符合新三板挂牌条件的企业均可以申请挂牌。
上周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全国性场外市场规则体系已经建立,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内部制度齐备、人员到位、技术系统安全可行,各地企业准备也较为充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的条件已经具备。证监会正按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研究制定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到全国的具体方案,成熟之后将及时公布。
新三板扩容曾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比较保守,其核心是在目前的四地园区基础上,再扩大试点城市的范围。这套方案在新三板试点的前几年里得到各方认可,但随着从2006年开始的新三板试点进入第七个年头,再一步步地增设试点城市科技园区,已经显得太过滞后于实体经济的需要。
今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传统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又缺乏资金支持。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加紧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步到位推广到全国的第二套方案更符合当前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