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碳排放交易城市将扩容 规模钢企全部纳入报告体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周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全国七个试点省市正在开展的碳排放交易与钢铁企业有什么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待相关基础和技术工作、监管体制建立完善之后,钢铁和有色企业将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用购买碳排放配额的方法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钢企节能减排新出路?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13(第四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的制度体系,在七试点省市选择了一些企业开展实施,一些钢企也已参与。

  蒋兆理称,未来还会增加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到2015年碳排放市场体系建立时,规模以上企业都应有自己的碳排放报告体系。而根据碳排放核算制度报告体系,凡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及制品生产的企业都在建立碳排放核算报告和参与碳交易范围之内。“年消耗1万吨以上标准煤的钢企都在这个体系之内。”蒋兆理说。

  这表明,未来几乎所有钢企都将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用购买配额的方式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配额的争取意味着排放权力的争取,也是利益分配的重要途径。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设想,好企业能效水平高,实现减排目标投入非常大,而能效低的企业节能减排成本低,通过彼此之间交换减排配额的方式,一方面完成地区减排任务,同时企业也不用承担过高的节能减排成本。

  先以企业自愿为主

  据蒋兆理介绍,碳排放目前有两种交易体系,一种是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该体系把一些企业在节能减排中认定的减排量形成产品,拿到交易市场销售。宝钢等一些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花钱买减排量,对排放项目进行中和。该交易体系的基础是社会责任,非强制性。

  另一种就是强制交易体系。以深圳为例,深圳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实际排放量进行核查,每个企业根据自身排放量与拿到的配额之间进行比对,如果排放量超过配额,可以选择购买其他企业的,排放量若低于所得配额则可以再去市场销售。

  目前我国主要推行自愿交易体系,据记者了解,自愿交易体系市场消费群体庞大,国际市场交易量也很大,但由于没有强制性,总量并未大幅增长。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