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吴玉函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
银行渠道筹钱不易,资金成本高昂,多家上市公司另辟蹊径
1958点,这是昨日沪指盘中创下的今年来新低点。1958亿,这是今年以来120家上市公司增发的规模。一边是行情低迷,一边是增发火爆,上市公司的圈钱行动乐此不疲。业内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银行等其他融资渠道成本高企使得更多公司转向股市筹集资金,IPO长期暂停也令上市企业资产重组项目增多。
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6月20日,共有120家上市公司增发融资1958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是1197.65亿,仅54家公司。其中,机械设备、电子、化工行业的公司定增重组较活跃,金融、公用事业、化工行业融资体量比较大。增发融资规模过百亿的有三家公司,依次为兴业银行236.71亿元、云天化137.48亿元、深圳能源103.94亿元。
哲灵投资分析师马骥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来上市公司增发火爆的重要原因是其无法快速地从银行等其他渠道筹到钱,同时面临高昂的资金成本,只有通过二级市场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增发目的多是收购等资产重组项目,募集资金用来扩大生产的比较少,这与IPO的长时间暂停有很大关系。
根据云天化资产重组公告,公司以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为支付方式购买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云南天达化工实业有限公司70.33%股权、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的40%股权、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60%的股权、云南云天化联合商务有限公司的86.8%股权及云天化集团直属资产;向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及支付现金人民币4000万元的方式购买其合法持有的云南天达化工实业有限公司29.67%股权。
另有统计显示,今年来共有47家公司增发重组失败,其中佰利联、蓝色光标、宝诚股份、汇通能源、吉恩镍业、上海科技、*ST中钨和兰州民百8家公司被证监会否决,其余39家则是自行终止,这其中又有28家尚未正式发布预案就宣告终止,原因多为“条款不能达成一致”或“时机不成熟”。
有人欢喜有人愁
此外,仍有288家公司正在增发的路上(已发布预案),合计融资规模达4883.45亿元,正等待市场来消化。不过,由于二级市场的动荡,不少公司增发出现“未发先破”或“发后即破”。等待发行的288家公司中,有91家未发先破,占比32%。而在已完成增发的120家公司中,有64家目前股价跌破增发价,占比53%,而这背后受伤的便是增发认购者。
比如云天化在2012年11月23日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共计发行9.75亿股,截至2013年5月13日,交易标的资产已过户至云天化名下,最终发行价格为每股14.10元。昨日云天化收跌8.75%,报8.55元,较14.10元的增发价跌近40%。深圳能源此次发行新增16.84亿股股票于今年2月8日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6.17元,昨日该股收报5.17元,较增发价跌逾16%。昨日A股暴跌,银行股首当其冲,兴业银行跌停,收报13.89元,较年初12.36元的增发价相去不远。
股价跌破增发价让参与增发的特定投资者很受伤,作为云天化的控股股东,云天化集团在子公司的重组中,以手中股权资产换得8.18亿股上市公司股份,不过重组后云天化股价持续走低,云天化集团所换得的那部分股份账面出现45.39亿的浮亏,成为浮亏最多的机构。
当然,也有不少参与定增的机构战果颇丰,最大赢家是上海华信石油集团。今年5月13日以19.3亿元的巨额资金全额认购华星化工7.29亿股定增,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随后华星化工股价一路走高,昨日收报6.75元,较2.65元的增发价涨逾154%,账面浮盈29.88亿元。还有安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国人民人寿保险等定增对象浮盈金额均达到20亿元以上。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马骥告诉记者,关键是要搞清楚上市公司增发资金用途,是用来做什么项目,尽量回避资金投向不明确的股票。此外,增发价格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影响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