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金融控股集团试点颇具成效、银行设立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争抢金融牌照……大资管时代开启、利率市场化推进背景下,综合化经营的金融业态正在逐步形成。
综合化经营被看作银行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与以前银行业小圈子轮换情况有所不同的是,此轮银行业高层调整中,亦呈现出“混业”调任的趋势。
例如,田国立从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转战中国银行董事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总经理彭纯也可能重回银行系统;中信银行董事长由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兼任。
“以前银行高层调整的确是在银行系统的工作经历居多,有些人可能在资产管理公司有履历,但是接触投资、投行等业务的还是少数。”尽管在不少专家看来,这种人事任命或者调整的“混业”趋势可能有更多的偶然性,不过,亦有银行业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拥有除银行业务之外的从业背景出任银行高层,对未来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方向将会是一种帮助。”
“混业”标签
从中信集团转战中国银行,田国立在新一代大型银行掌门人当中,身上有着明显的“混业”标签,其在资产管理公司和中信集团的从业经历长达15年。
从建行基层做起的田国立,1999年已经升任建行行长助理。不过,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推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承担起了处理四大行不良资产的重任,1999年,田国立投身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信达”),做起了中国银行股改的“幕后英雄”。
完成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阶段性任务之后,信达谋求商业化转型,田国立给信达的发展方向是“以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为发展重点,实现综合化、国际化”。
“五年之后,是否坚持做混业经营,将根据市场需要和经济形势而定,但我们会认真经营每一棵树。”彼时,田国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信达实际上已经初步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目前通过商业化转型获得了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租赁、期货等全金融牌照。
就在信达有望率先推动商业化转型的时刻,2010年,田国立毅然选择了中信集团这家在当时更具有“混业”发展优势的金融控股公司,出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2011年更出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如今,中信集团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已然成型,涉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行业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