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4日
距6月1日券商停发大集合产品的大限只剩不到10天,各券商都在赶大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末班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立数量迅猛增加,其中本月份已经成立236只,超过了去年全年成立的数量。
从去年12月份开始,券商资管发行开始提速,当月发行了83只,比2012年前八个月发行总量还要多。进入2013年以来,发行产品增加的势头更为惊人,其中1月份发行98只,2月份因为春节放假因素发行了62只,3月份一举突破百只达到了135只,4月份再度增加到150只。而进入5月份,截至昨天,已经发行了237只,超过了去年全年的224只。
券商资管密集发行产品,主要原因是从下月1日起新基金法实施。根据证监会下发的通知,券商资管将不能再发行投资者超过200人的大集合产品,但是处于存续期的产品则可以继续运营。如果券商取得公募业务资管资格后,可在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将存续的集合计划转为公募基金。根据相关规定,证券公司开展公募业务资格,至少需要符合一定的硬性条件。包括具有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资产管理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集合理财规模达到20亿元等。数据显示,目前已有83家券商及下属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大集合,但达标券商只有30余家,其中不乏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时间不足三年的券商。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彦表示,目前尚未明确监管部门何时才会对合资格发行公募产品的证券公司发放通行证。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券商纷纷开始加大发行新产品的力度,除了扩大规模冲击公募发行的资格以外,也是希望能够在大限之前多发一些产品的“壳”,为以后持续营销做好准备,避免新政过渡阶段产品的真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