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忻尚伦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3日
可能是今年券商最有看点的业务创新——股权质押式回购,将于今日在沪深交易所进行首次联网测试。国内几家资本中介业务领先的大型券商,包括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都将参与此次测试。
所谓股权质押式回购,是一种类信托的融资业务。即指符合条件的资金融入方(国内通常是民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以所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证券质押,向符合条件的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并约定在未来返还资金、解除质押的交易。
与融资和约定式购回相比,股权质押式回购同为资本中介业务,但股权质押式回购将让券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中介”,因为这是惟一可不占用券商自有资本金的融资类创新业务。
根据推进速度,业内人士预期正式开闸会很快,“应该在今年6、7月份。”一大型券商业务负责人说道。
今年3月初,沪深交易所相继向部分券商下发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征求意见稿。
券商人士称,股权质押式回购的交易规则仍在不断修订中。在完成今天的测试后,本周五沪深交易所还将组织券商再次对相关规则进行修订。
该人士表示,相比约定式购回,股权质押回购不会转移股票的所有权,且可以抵押限售股;而通过两市交易所系统,券商可以跳过托管环节,完全电子化划转资金,“与买卖股票一样方便,大大提升了效率。”
股权质押回购业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券商出借的资金可来自于社会。即可通过发行资管专户或定向募集社会资金,再出借给客户。“待该业务落地,才能说券商的‘资本中介’模式真正出炉。”
目前为止,券商能开展的融资类创新业务包括融资融券中的融资和约定式购回。虽然两项业务的限制较多且效果不是太高,但依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数家券商负责人均表示,非常期待股权质押式回购的开闸。
此前,股权质押业务被信托和银行垄断。而券商虽然也通过资产管理部门用专项和定向的方式发出数款股权质押产品,但规模远不及前两者。尤其是信托公司,股权质押已经成为其最主要的业务之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信托公司的融资类产品规模已达3万亿元。
“相比信托公司,在交易所平台运作的券商股权质押业务已成为场内标准化产品。”中金公司相关人士说道,相比信托和银行,其法律结构更为明晰,“再加上电子化操作更为便捷,是个革命性的突破。”
海通证券预计,2012年所有股权质押融资市值约为6200亿元,假设平均折扣率为40%,则股权质押融资总额为2480亿元,若证券公司未来能够获得50%的市场份额,以8.5%的利率计算,将贡献收入105亿元,占2012年行业总收入的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