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静瑕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步伐加快,也给中资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带来契机。通过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日前2012年公布的数据粗略计算,去年五大行跨境人民币交易量达到5.42万亿元。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受追捧的同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设立也在迈步,促使大型银行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清算行的争夺当中。
“清算业务应该说是在一种货币走向全球的过程中非常基础的产品,必须把清算的渠道网络做好,便利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让客户、政府、机构等感到更加顺畅。”中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总经理程军谈及对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争夺称,“竞争肯定是存在的,有能力的银行都希望拿到人民币清算行的资格。”
目前,人民币清算行争夺已初步形成中行、工行、交行“三国演义”的局面。通过对人民币清算行资格的争夺,银行希望不仅可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增长,同时也可以拓展海外机构的其他业务。
角逐人民币清算行资格
去年末,五大行中,农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增速最快,为149%,规模达到3844.51亿元。中行规模最大为2.46万亿元,不过增速明显没有其他四大行快,仅为40%。工行的规模也达到1.5万亿元,增长近70%。建行和交行的规模分别为5862.34亿元和4550亿元。
在跨境人民币的结算模式中,有清算行模式、代理行模式和非居民账户(NRA)模式。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增长,清算行模式正在成为银行争夺的焦点。
4月2日,工行宣布在新加坡正式启动人民币清算行服务,这是中国央行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选定人民币清算行。在此前争夺新加坡清算行资格中,中行也是积极的参与者。而在台湾地区清算行的争夺中,中行与交行交手,不过最终中行获得了该地区清算行的资格。
程军表示,人民银行指定清算行主要是通过招标的方式,根据银行的业务布局的广度和分配度,以及银行在该地区的影响、人员情况等做出综合考量,选定一家清算行。
这两轮清算行争夺之中,被认为是上演了清算行争夺“三国演义”。目前,中国银行是人民银行指定在港澳台三个地区的清算行;而工行则是新加坡地区的清算行,同时,工行万象分行成为老挝央行指定的当地唯一人民币清算行;中行在马来西亚也具备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
尽管交行目前在境外清算行的争夺中,并没有实质的收获,不过其在台湾地区清算行资格争夺中也崭露头角。目前,为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交行正在加强电子化建设,自主研发跨境人民币业务处理系统,对接支撑上海人民币全球清算中心建设。同时,自主开发跨境人民币信息报送平台,实现首家与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直联等。